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主要名稱:
講稿:個性就是命運—從詩詞看人生
成文日期:
民國80年3月19日
類別:
手稿
作者:
尹雪曼
原件與否:
原件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4張共4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
26.6*34.6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是
關鍵詞:
尹雪曼│詩言志│人生│得失窮通│古典詩詞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筆資料為作者在淡江大學演講稿,以古典詩詞為主題。他舉林黛玉〈葬花詞〉、毛澤東〈沁園春〉以及《水滸傳》中宋江的詞等作品為例,說明詩可以言志,可以看人生得失窮通。詩詞中的慧眼、靈心、奇思,都是詩人心血結晶。而個性心志造就事功,他亦以曹操〈短歌行〉、陶淵明〈雜詩〉和杜牧、杜秋娘、范仲淹等詩人作品說人生苦短,勉勵學子及時努力,惜取少年時。(文∕曾巧雲)
其他說明:
1.本筆資料4張共4頁,書寫於400字中國時報40周年紀念稿紙。
2.尹雪曼(1918-2008),本名尹光榮。
3.第1頁右側註記「民國八十年三月十九日在淡江講」。
4.本筆資料無作者署名。
5.本筆資料與NMTL20160260040內容相似。
6.蔣百里 (1882-1938),中國軍事理論家。
7.霍桑(1804-1864),美國小說家。
8.毛澤東(1893-1976),中國政治家、詩人。
9.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
10.笑笑生(?-?),明代文學家,《金瓶梅》作者的筆名。
11.陶淵明(365-427) ,東晉詩人。
12.李白(701-762),唐代詩人。
13.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戲曲作家。
14.曹操(155-220),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
15.杜牧 (803-852),晚唐作家。
提供者:
方荷
登錄號:
NMTL20160260039
-相關藏品-
主要名稱:往事如烟
主要名稱: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
主要名稱:男人與男子漢
主要名稱:照片的故事(三):...
主要名稱:幽默大師與性學大師...
主要名稱:讀湯文選的畫
主要名稱:談稱呼(殘稿)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
主要名稱:烏鴉不見了!
主要名稱:「五四」再評估
主要名稱:「年」是個「記號」
主要名稱:請給爹娘打個電話—...
主要名稱:登山樂趣多
主要名稱:無題名: 死亡是大...
主要名稱:文星 14卷3期 ...
主要名稱:勸世歌
主要名稱:論小說人物
主要名稱: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
主要名稱:感念汪雨辰將軍
主要名稱:欲速則不「快」
主要名稱:「雪白血紅」的反思
主要名稱:長安不見(殘稿)
主要名稱:從尹雪曼這個筆名說起
主要名稱:尹雪曼:50~60...
主要名稱:「春、祈禱」序
主要名稱:也談甲等考試
主要名稱:『八五雜俎』:脫俗
主要名稱:心靈的甘泉
主要名稱:釋「瘋狂」
主要名稱:談古論今:孫悟空的...
主要名稱:「モ─チあげます」...
主要名稱:旅程人生
主要名稱:船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二十一)...
主要名稱:青澀的年代(春)
主要名稱:失眠與睡不著
主要名稱:對全國文藝社團的觀...
主要名稱:「智慧」與「絕對」
主要名稱:老在鬢眉壯在心—八...
主要名稱:李霞生贈尹雪曼八十...
主要名稱:狗學
主要名稱:「常回家看看」—今...
主要名稱:照片的故事(五):...
主要名稱:爬山的啟示
主要名稱:貨真價實
主要名稱:紀念抗戰勝利,緬懷...
主要名稱:我見到的:北京廣播...
主要名稱:無題名:國在巴黎召...
主要名稱:皺紋劃一題名:菅芒...
主要名稱:中國文學創作傳統的...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