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御風、侯聰慧
其他:高雄縣政府勞工局
類別:影音類 - 攝影類
材質:數位檔案
年代:臺灣解嚴時代-臺灣民選總統時期
取得方式:購藏
登錄號:20210090029
藏品描述:109027-0029-001於高雄1985年(民國74年)侯聰慧/攝,工人拆船的景觀,壯觀的景象也說明當年高雄拆船廠的榮景,也帶動了南台灣經濟的繁榮;於出版書籍第102.103頁。109027-0029-002於高雄1985年代(民國74年代)侯聰慧/攝,高雄拆船廠旁的飲食店是拆船工人聚集的地方,大家都在這裡補充勞動的體力,而牆上則貼滿色情的歌舞秀,即是俗稱「牛肉場」的海報,且註明勞工節特別優惠;於出版書籍第103頁。
文/王御風
拆船業是民國50年到民國80年影響高雄甚深的產業,每艘船所拆解下來的鋼鐵、機械、家具等,足以供應高雄市各工廠及家庭使用,也帶動了大人宮的拆船區及鹽埕區公園路的五金街。
從船上拆除下來的廢鋼鐵,可轉化為鋼筋及鋼鐵的原料,在中鋼成立以前,對台灣工業發展幫助甚大;從船上拆除下來的家具、日常用品及機械原料等,則在公園路、七賢路上販賣,供給許多家庭的使用,這也使得拆船業利潤甚高,全盛時期甚至有專用的拆船碼頭。
戰後台灣拆船業約可分為四時期:一是民國35年至38年,以拆解高雄港中被盟軍擊沉,或日人自行鑿沉的船隻。二是民國39年至41年間,拆解隨著國軍來台的江輪,因為這些船隻無法在大海航行,台灣的河流又不適合其運行,只能拆解。三是民國41年至50年,主要拆解的是淘汰的國輪。四是民國51年後,主要拆解是向國外買來的報廢輪船,這也是拆船業的黃金時期。
拆船業者從國外買來報廢輪船拆解後,不僅利潤頗高,也有助於國內工業發展,於是政府全力支持,民國64年政府在小港大人宮設置大仁拆船專業區、民國67年在紅毛港設置大林拆船專區,更是讓拆船業邁入高峰。拆船工人將生鏽的部分打掉,女工則負責船體的清理及切割,在油氣殘餘、拆船機械噪音大作的環境,對工人來說,無疑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
拆船業雖然帶來非常高的利潤,也相當危險,更對環境有相當程度的污染,加上中鋼的完工,可以供給國內工廠充分的鋼材,種種因素,再加上民國75年8月1日,因施工不慎,使得正在拆解的卡納利油輪發生爆炸,造成16人死亡、107人輕重傷的慘劇,使得拆船業快速隕落。民國78年,高雄港務局收回大仁拆船專業區,做為第五貨櫃中心,拆船業慢慢走入歷史。民國98年,因拆船業而興起的公園路也由高雄市政府拆除闢建為綠地,高雄市民對拆船的印象,只能在記憶中追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