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襄雲
水墨畫
68 x 135 cm
登錄號:D_3_19
楊襄雲(1991-1978),別署天影樓主,湖南長沙人,上海美專肄業。其父楊大松長於山水畫,幼承家學;十三、四歲的中學時期曾隨擅畫蘆雁的鄉前輩黎益山學畫蘆雁,自此嗜畫蘆雁;其後獲友人贈以家藏清人邊壽民所畫之《蘆雁》冊頁,讓他歎為觀止,自此乃日日臨習、揣摩,因而藝乃大進。抗戰年間曾入行伍報國,1951年輾轉從香港渡臺,應聘任教於鳳山中學。1961年和1964年參與高雄市「海天藝苑」和「高雄市中國書畫學會」之創會發起,1970年與劉源沂、鄔企園、劉如桐、郭忠烈、王靜芝等人共創「六修畫會」。1971年轉往新竹市光復中學任教,至1975年方始返回鳳山,此畫為任教新竹時期所畫。
戰後以來以寫意蘆雁水墨畫知名於臺灣畫壇的楊襄雲,此畫為其典型的招牌畫風,畫中六隻野雁自沼澤蘆葦叢裡飛竄而出,其中五隻自右下往左上飛升,最下方的一隻佇立沙渚上,似乎挺身展翅,朝向右上方,呼應著飛升雁群的尾端,仰首啼鳴。整個雁群與左下方的蘆葦,在布局上連結成S型的斜線推移之強烈動勢。除蘆雁嘴爪以朱磦勾畫之外,餘皆純以水墨繪寫,筆墨酣暢而得心應手。由於他長久以來對於野雁生態用心觀察和探究之緣故,因而各雁的造形和動勢都掌握得頗為到位,六隻雁飛翔姿態變化豐富而且互相呼應得頗為自然。下半段若有似無的淡赭墨畫沙渚背景,在畫面上發揮了景深以及統調的功能。右上角以行草題識:「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歸。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癸丑元旦日,楊襄雲時客新竹。」這種擬人托物、藉景抒情的詩作,顯現出不少追隨國民政府遷臺的第一代書畫家,心理上渴望早日「打回大陸」返回故鄉,的一種對故鄉的濃郁依戀情結的展現。
楊氏亦擅篆刻,畫中鈐有四印,除了右上角為國父紀念館收藏印之外,右上角陽文「清白世家」引首章和「襄雲」名號印,以及左下角陰文「品潔行方」押角印都是他所自刻,詩、畫、書、印一體成型而相得益彰。
出處:黃冬富,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