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舸
水墨畫
91 x 60 cm
登錄號:D_4_564
張舸(1959-),出生於臺灣臺中(縣),籍貫中國河南省新鄭市,政治作戰學校(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藝術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服役空軍16年,於2000年退伍,退役前兼任母校藝術系「國畫山水技法」協同課程講師。服役期間曾獲國軍第31屆文藝金像獎國畫類第一名、亞細亞水墨作品公募展「秀作獎」。2018年獲得「時代.生活——第四屆廣州速寫作品展」優秀獎。2019年速寫入選「勾勒臺北」城市記憶公益速寫比賽,國畫〈春雲〉、〈夏蔭〉雙入選中國吸引力藝術網第四屆2020賀歲迎春書畫微展。曾於桃園創新技術學院、臺北海洋技術學院、健行科技大學、北投社區大學教授藝術與美術相關課程,2019年考上中國廣州美術學院人物畫高研班,辭去所有兼課,專心創作。
張舸鑽研國畫山水,為了養成經常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練習結構,慣以速寫紀錄生活、收集大量生活場景素材,透過幾道簡筆收納眼前的繁複風景,繼而完成主題性水墨創作。
〈海濱〉為國空軍司令部於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辦「藍天美展」作品,描寫位於北海岸北端的「富貴角」。此地佇立著兩座雷達塔;看守的官兵全天候監看海上風浪和動靜,日復一日,夜復一夜。面對著海風浪濤起伏,張舸感受到官兵夙夜匪懈的情操,興起用畫筆作為紀念。作品的形成,先以速寫得稿,再以水墨花青染漬而成;層層渲染設色,表面上略有傅狷夫的風格。
南宋馬遠的〈水圖〉採用勾染結合的方式,以勾為主,以染為輔,是中國藝術史上在「水」的表現最為登峰造極,直到傅狷夫創造了花青染漬技法,才開啟了水墨畫的新紀元。
此作品採用傅狷夫獨創的花青沒骨式點漬法表現北海岸浪濤。雖然張舸無緣當面受教於傅狷夫,但在政戰美術系時,指導老師是對花青染漬有深刻研究的羅振賢教授,間接認識了這項技法。
款識:民國第二丁丑年,張舸作於大屯山下。
鈐印: 張舸。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張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