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夢谷
水墨畫
70 x 135 cm
登錄號:D_3_35
姚夢谷(1912-1993),名谷良,自號古蒙,別署金滕、中道,晚號虛翁,顏其屋曰「拾閒廬」,書室曰「為而不有齋」,江蘇奉縣人。自幼聰慧,出口成章,鄉里以神童視之。
少年時即從擅明人風格的朱兩峰習畫,後從陳竹珊學習素描、水彩並出外寫生。1928年,韓國革命志士金吾然游藝上海,姚夢谷得金氏指授畫藝,金吾然又推薦其追隨正則藝專名師呂鳳子,獲益良多。後入無錫國學專校,獨鍾老莊,亦嗜晚明小品,又轉入上海大學中文系,奮於學復游於藝。大學畢業後從財政部次長凌直支習藝。任泰州城東小學校長,同時任教泰州二中,抗戰勝利後膺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來臺之初,執教於臺中二中,繼任教於臺北市成功中學,1956年3月「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創建(今「國立歷史博物館」),任研究委員會主委兼掌美術委員會直至1985年退休。1961年發起成立「中華民國畫學會」,設置「金爵獎」;1964年10月創辦「美術學報」擔任主編;1968年3月,「藝壇」雜誌創刊,擔任發行人兼社長,到1993年7月出刊304期,主事逾25載。並參與組織成立「中華民國書法學會」、「中華民國雕塑學會」,開設題畫詩班、題畫詞班,著有《中國的繪畫》、《現代中國人自箴》、《姚夢谷藝術評論集》等。對臺灣藝術文化風氣之推動貢獻良多。
此幅〈慈湖所見〉畫面,以蒼松、翠竹、紅梅「歲寒三友」搭配墨筆壽石構成,蒼松松幹如虬,松蔭如蓋;紅梅梅枝勁挺,梅花粲然;翠竹竹枝隱隱,竹葉颯颯。姚夢谷此畫,用筆嚴謹,用墨井然,用色清雅,於慈湖山林蓊鬱,雲嵐霧靄中,獨取此四項吉物以追念先總統蔣公耕耘臺灣之貢獻,實有歲寒不凋,磐石穩固之深心。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