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瓊銘
藝術類\素描
1994
炭筆、蠟筆、墨、壓克力、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700323
在文明不斷累進的社會中,人對土地的態度轉變,利用增加及翻動頻繁,人造物不斷的增建,依附於土地上,基於此種景觀的改變,也體會到原始自然的同化力量,鄭瓊銘認為人造自然已是自然的一部分,並透過繪畫加以表現。繁複、斷續、疏密、急促、自發隨性的黑色線條,以幾近抽象的方式,建構了鄭瓊銘的心象風景。他將對自然環境的體驗與感觸,以雜亂分割的畫面加以展現。生機獨具的黑色線條,是土地意象的轉化,相對於其他融合人造建物的作品,此作的畫面中,充斥著各種動物的身影,展現自然孕養共生的力量,而斷裂的切割,也暗示著此種景況的逐漸消逝。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