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惠
藝術類\書法
1926
墨、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200073
羅秀惠目前其署1928 年款以後之書法,都加題「左書」兩字,這件行草作品寫於1926(丙寅)年61 歲身體尚健時,其款識未署「左書」,可以推斷是在他尚未「腕痺」以前所寫。
羅秀惠的書法以行草最為知名,這幅行草結字多向左傾斜,但第一行第四字「端」的最後一撇,第二行第五字「旂」的最後懸針一筆,以及款識最後一個「艸」字的最後懸針一筆,特別刻意往下拉得特別長;此外第二行最下面的「雄」字也是刻意往右下墜,似乎藉以用來平衡其結字的左傾斜勢,顯然他善用敧正挪讓的跌宕變化,來經營整個畫面布局和行氣。其用筆疾澀,線質挺秀而有骨力,顯得流暢而沉穩,的確稱得上是日治時期南臺灣臺籍書家頂尖高手。
釋文:顧曲無端唱惱公,銅琶鎮撥大江東。會須一畫旂亭壁,聽譜黃河遠上雄。 丙寅穀雨後,羅蕉麓艸。
鈐印 : 「蕉麓秀惠」朱文印 ,「羅浮生」白文印。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