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德
藝術類\攝影
彩色照片、紙基、沖印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300157
張敬德(1917-2007) ,生於上海,之江大學建築工程系(現.香港中文大學),中央政治大學高等科畢業。曾任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德聯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台北市攝影學會理事長、中國攝影學會理事,台灣攝影學會等顧問。著有《建築攝影》、《實用建築攝影》、《攝影創作實例》等書。曾獲中國攝影學會、聯合國國際影藝聯盟榮譽博學會士及英國皇家學會、美國攝影學會博學會士等共計29項榮銜,自1978年起應邀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以及吉隆坡、紐約等地舉辦大小個展,聯展約100餘次。
《希望》拍攝於臺灣東北濱海的南雅,作者於公路旁巧遇這一座巨大的奇石。於天氣晴朗之時,並以1/30秒慢速快門拍攝此刻場景,為畫面增添海水的流動感。以2分法的構圖留下大面積的天空為畫面增添空間感,波瀾壯闊的浪潮拍打在海邊的礁石,浪花再越過礁石流瀉而下,呈現出白色的浪花的動態之美。作者於《實用建築攝影》一書中提到此件作品題名為《希望》,是因奇石像一隻面向大海的犬隻,引起作者心中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並且提到,那是一種在攝影時强烈的感受,而攝影本身是一種感受(Perception)的藝術。
出處:徐瑩芯,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