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草如
藝術類\水墨畫
1961
彩墨、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500130
這幅畫以水墨速寫扛著農具、牽著水牛緩步行進的農夫之淡彩習作。右上角款署「草如作」,鈐以陰文「朝窗假居」的長方印。蔡草如天性淡泊,對於身外之物看得很淡。他從出生以來就居住在租賃的臺南市人和街45號的舊式小民宅,其作畫的斗室空間極為侷促而克難;後來在藝界逐漸嶄露頭角,遂遷入隔鄰的人和街47號,工作室比起原來較為寬敞,但仍是租賃,由於房子是借住的,是以名之為「假居」;從小養成晚睡早起習慣的他,往往天剛亮就起床,然後迎著窗外晨曦而濡筆作畫,因而名之為「朝窗」。「朝窗假居」遂成為蔡草如的畫室齋名。
此畫以新筆勾寫,起筆尖細、中途重、收筆輕,略似蘭葉描,但卻並不像文人畫之隱去筆鋒和圭角的含蓄書法筆線,筆法簡逸而毫不矯飾,很像出於現場直接以毛筆作速寫,之後以墨色再略施暈染並上淡彩。農夫肩挑扁擔,扁擔上一邊掛著農具,另一邊吊著竹籃。右手握著韁繩,牽著水牛,呈行進中之狀態。雖然性質近於速寫習作,但造型嚴謹而自然,而且筆墨清潤,頗具畫趣。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