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樞真
藝術類\素描
1960
蠟筆、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600058
《橄欖山》是一件袁樞真的旅行手稿,非常珍稀。作者慣常在旅途行囊攜帶輕便的畫材、畫具,隨時把握行程中短暫的停留時間,迅速勾勒註記眼中所見,以作為日後繪畫創作的素材。1960年,袁樞真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邀,前往歐洲進行為期數月的美術教育考察。這件作品應是作者參訪以色列耶路薩冷行程中,在基督教聖地橄欖山,用粉蠟筆於素描簿上所繪製的草圖。
作品由兩件獨立手稿組成,各自有作者的落款。右邊一幅是近景,描繪巴勒斯坦地區常見的牧羊景象。左邊這幅在高處遠眺,畫的是谷地的田野、聚落、地形特徵等。速寫基本的繪畫元素是「線」,由於時間短促,這些線條通常就是畫家面對景物,當下最直接的取捨與判斷,留下他覺得最需保留的痕跡。這件作品線條非常簡要,精簡到幾乎只剩一點點提示或暗示。但對畫家而言,只要日後足以勾起當初面對景物時的情境,就十分足夠了。袁樞真也會在速寫中進行初步的構成與色彩計畫,所以他使用有色的粉蠟筆,如右幅各羊羔的色澤差異、環境關係、疏密排列等都有相當的完整度。或是左幅丘陵的陰陽向背、不同綠色線條代表不同作物關係與田園阡陌走向等。真實呈現袁樞真繪畫最原初的樣態。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