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潑墨(五)
登錄號:09700201的圖片(09700201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呂佛庭
藝術類\水墨畫
彩墨、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700201
呂佛庭(1911-2005),乳名天賜,字福亭,後改字為佛庭,並號半僧、迂翁,法名菩賢。呂氏出身河南泌陽縣醫生世家,琴書詩畫無不精擅,七歲即開始習畫,由花鳥入門,再學人物,家藏惲南田(1633-1690)、鄒一桂(1686-1772)花鳥畫、仇英(約1494-1552)仕女畫,均成為其臨習養分。二十一歲負笈北平美術專科學校,專硏山水,並有機會目睹故宮博物院真跡,拜管平湖(1897-1967)等名師學習。畢業後遍遊名山大川,以自然為師。1948年隻身來臺,初任臺東師範學校(今國立屏東大學)美術教師,後至臺中師範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任教,又組織中部美術協會、中國畫學會、國風書畫會等團體。1965年獲第一屆中山文藝獎,1988年獲文藝基金會文化建設特別貢獻獎。
本件紙本水墨設色作品,被大面積擴散渲染之墨團包圍,狀如朵雲,隱約可見花青融於淡墨中,畫心中下處僅見一小屋舍籬笆,如處濃霧之中,渾屯一片。呂氏曾云繪畫創作,不僅在知識領域裡面要達到最高點,最要緊的是藉著知識和修養,於創作實踐中去體驗精神宇宙的最高境界。呂佛庭於1970年代開始創作較為抽象之「禪意畫」,其中潑墨技法的表現,可視為受到畫友張大千(1899-1983)之影響,他嘗試以無形之相直詣心源,達到不為形牽、不執我意之最高境域。本件作品於1990出版之《呂佛庭書畫集》中,名為〈天地渾濛〉。
左下角款識:「呂佛庭」。鈐印:白文「呂佛庭印」、朱文「半僧」。

出處:巫伊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七里香、台灣海桐)的圖片
藏品(雙線苔蛾)的圖片
藏品(木毛苔)的圖片
藏品(化妝台與雙犬)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地下ㄧ層平面圖)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