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高山仰望
登錄號:09700233的圖片(09700233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呂佛庭
藝術類\水墨畫
1998
彩墨、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700233
呂佛庭(1911-2005),原名天賜,字福亭,後改為「佛庭」,號半僧、迂翁。呂氏生於河南省泌陽縣,自幼受父親啟蒙,書畫詩詞均展露天份。縣立農村師範學校畢業後,曾短暫擔任泌陽縣教育局科員,後在岳父支持下至北平美術專科學校就讀,初習西畫,後轉學國畫。1948年隻身渡海來臺,汲取創作靈感,於臺中師範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任教退休;也曾先後應聘至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校教學,半生歲月作育英才,影響深遠。1965年獲第一屆中山文藝獎,1993年獲行政院文化獎章。
本件紙本水墨設色作品,寫群山積翠,山間密林前一道瀑布傾瀉而下,後方又有峽谷雲煙,縱深極遠;又於樹叢敷染黃綠色調,帶有草木春發氣息,溫潤有致。全畫焦點最終集中於瀑布上方之點景人物,一高士盤腿而坐,將此美景一覽無遺,或可比擬為呂夫子,修行於藝林高處,綜觀全局。1980年代開始,呂佛庭的山水畫開始出現山頂佈滿綿密的連拖帶擦之點筆,略有范寬「山頂好作密林」之意味,其後這種筆法持續在畫面上擴展漫延,有時甚至整座山、整幅畫都是以這種點擦筆法統整組成。至1989年以後,已然成為呂氏山水畫之一大特色,形象鮮明。
款識:「戊寅孟春寫仰之彌高。呂佛庭」。鈐印:白文「呂佛庭印」、朱文「半僧草堂」。

出處:巫伊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陳瑚第1827號入金濟通知書)的圖片
藏品(石針 )的圖片
藏品(傀儡戲偶(旦))的圖片
藏品(皮影戲偶頭--仙童偶頭)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圖片
藏品(臺南縣立新化初中期考各試場各班級座號分配表)的圖片
藏品(安慰套譜)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