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南光
藝術類\攝影
黑白照片、聚酯塗佈RC、沖印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800926
鄧南光(1908-1971),新竹北埔人,本名鄧騰煇。1924年至1935年赴日求學,參加大學攝影社團,留日期間受到「新興寫真」思潮影響日後攝影觀點及美學表現。返臺後開設「南光寫真機店」,帶著留日期間所學習之經驗記錄故鄉北埔、臺北都會、光復前後之民間風情與戰事切片等,為臺灣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1948年參加《臺灣新生報》三週年攝影比賽奪得前三名。1953年與攝影同好設立「自由影展」,一生積極推廣大小攝影團體與活動的創立。
本作品畫面被大量重複出現的鐵罐子填滿,分佈密集的鐵罐促成觀者感受到環境的壓力。順延構圖的中心向上看,會看到兩位工作者。人物在成堆的廢棄金屬當中工作,從其戴著斗笠、穿著汗衫與短褲的樣貌,推知謀生環境乃酷暑難耐。麻布袋與竹籃筐映現文化變遷的歷史痕跡。鐵製品過去在民間曾作為廣泛使用的重要保存容器,滿足人民生活的各種需要。攝影師走近城市之中最容易被輕忽的渺小身影,留影底層庶民維生之實況,展露其不懈勞苦的生命韌勁。影像呈現部分先民社會的物質條件,留存在時空歲月裡的土地記憶。
出處:陳怡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