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璠
藝術類\油畫
1941
油彩、畫布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900019
鄭世璠(1915-2006),出生於新竹,1923年進入新竹第一公學校就讀時,受導師李澤藩(1907-1989)啟蒙,又在臺灣總督府立臺北第二師範演習科修習時,獲得日籍畫家石川欽一郎(1871-1945)和小原整(1891-1974)的指教,投入水彩、油畫領域,以寫生方式描繪臺灣的鄉土田野與風土民情,體現生活經驗與日常。鄭世璠雖未赴日留學,但在創作過程中與當時留日畫家多有往來,也熱衷於參與美術活動,更於1935年至1990年全勤出席「臺陽美展」,是臺灣美術運動史上代表的藝術家之一。
在鄭世璠早期的作品中,可看見其紮實的寫生與素描功力,他擅長觀察捕捉光影洗禮下的畫面效果與樸實氛圍。1941年的《後車路風景》中,可見鄭世璠的風格逐漸往抽象道路靠攏。《後車路風景》主要描繪現今新竹的長安街一隅,也是當時新竹最繁華的大街之一。經由透視法的運用,鄭世璠首先建構出一個開放式的空間,使觀者的視線得以越過草叢與小徑一路向後延伸。飽和的顏料也在深與淺的堆疊之下,表現出物象的光影效果。但若專注於畫面前景,可見物件的邊緣與表面細節被模糊、圓潤化,在朦朧的色點與塊狀物的點綴之下而被略微簡化成幾何的色塊,與其1950年代後之抽象畫作表現有著相似趣味。
出處:鄭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