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鳥語
登錄號:09000007的圖片(09000007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朱為白
藝術類\版畫
1972
凸版版畫/木版/雕版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000007
畫面上描繪似在交談的兩隻鳥,畫中渾圓的鳥背、粗大的腳趾、厚尖的嘴巴,顯現是兩隻大鳥,此作表現了作者精湛的素描功力,陰刻、陽刻混合的手法,斜線與排線並用,透過表現性的刀法,生動了傳達畫面的效果,呈現作者在人與萬物之間對愛與和平的期許。
出處:陳樹升,2003《典藏目錄14》,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頁177。
朱為白(1929-2018)原名武順,生於中國南京,家中三代從事裁縫。1947年棄商從軍,1949年隨軍來臺後駐軍於現今總統府後方的通信單位,開始接觸省展等藝文活動,逐漸培養對藝術創作的興趣。1953年進入廖繼春(1902-1976)的「雲和畫室」學習素描、水彩及油畫,但持續不及一年便調派金門。1954年調回臺北後在景美國民學校駐紮時結識蕭勤(1935-)等人,並於李仲生( 1912-1984)門下習畫,開啟對現代藝術探索之旅。1958年正式成為「東方畫會」一員,並由第二屆起,持續參與展出,開始他的創作生涯,他為自己起藝名「為白」,希望可以「為空白有限的生命添加一點可追尋的痕跡」,而他也不負自我期待,終其一生沉浸於藝術探索之中。朱為白早期習畫時深受克利(Pual Klee, 1879-1940)、米羅(Joan Miro, 1893-1983)與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等既充滿童趣又帶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風格的藝術家影響。東方畫會時期是他風格建立的摸索時期,從平面到立體,以各式媒材嘗試抽象創作,逐漸發展出不同於封塔那(Lucio Fontana, 1899-1968)的東方空間主義(Spatialism)作品。1970至1980年代,以木刻版畫傳遞心中理想國,其後回到抽象創作,以刀剪在布匹上經營空間構圖表達禪意。朱為白年幼時歷經南京大屠殺,並在軍旅生涯中深感人世滄桑,因而將藝術創作視為心靈寄託,直至生命盡頭仍創作不輟,並以「刀剪精神」聞名於世。
出處:劉欣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已瀏覽清單
藏品()的圖片
藏品(樓梯踏步及扶手及欄杆平及立面及詳啚及大樣)的圖片
藏品(亞洲人雜誌社發行《亞洲人》月刊第2卷第6期總號第12號)的圖片
藏品(康熙55年(1716)諸羅縣正堂周給岸裡社曉諭)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南北向剖面圖,東西向剖面圖,南向北向東向不锈鋼欄杆)的圖片
藏品(羊不食、毛茄)的圖片
藏品(大型磨製石錛)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