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
材質:布
其他:1930年代
尺寸描述:121x115(cm)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淺黃大襟織花長袍》(典藏編號109-00012),係以淺黃色繡有牡丹及花壽暗紋的綢緞剪裁車縫而成。此服飾無內裡,右脇邊下方開衩,左側縫合。領口為圓立領形制,衣身長及膝下小腿處。本件服飾縫有六對淺黃色布製紐帶,其中一對位於領口下方,兩對縫於右肩窩處,一對位於右腋下處,腰部及腿部各有一對。本件藏品由王余招治女士捐贈給國立歷史博物館。
清朝初年大量閩粵移民來臺開墾,故臺灣早期服飾多承襲中國傳統的形制,又因氣候和政治文化因素發展出其特色。上衣的衣襟有對襟、大襟、直襟和琵琶襟等形式。因屬於日常穿著服飾,故其形制影響深遠,至於臺灣原住民如排灣、魯凱等族之女子傳統服飾,皆受其影響為大襟衫之樣式。男、女服飾皆有此種形制之長袍,本件依尺寸上來看,應為女子長袍。長袍亦可稱為長衫,開襟方式為大襟衫形制,係以左前襟向右覆蓋右前襟之右衽形式,長袍之內再穿著裙、褲。本件服飾雖較為素面,但本件服飾佈滿具有吉祥意涵之牡丹及花壽紋圖案。例如牡丹為花中之王,表富貴、吉祥以及繁榮之意,花壽紋由團壽紋變化而來,因有「壽」字,顧名思義有祝福祈求長壽之意,壽字紋具有多種變化,本件屬於團壽紋之變化,「團」字則有包含圓滿之意,邊緣再輔以寓意吉祥美好之花卉,有長壽與富貴之象徵意涵。此兩種圖案常見於早期服飾織品當中。
館藏編號:109-00012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