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起步素描91
登錄號:10000278的圖片(100002780000.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朱為白
藝術類\素描
1956
墨水、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10000278
在完全投入純粹抽象的藝術表現之前,朱為白(1929-2018)亦曾嘗試使用具象畫面作為主題呈現,屬於其風格成熟前的探索階段,如《起步素描91》即是藝術家於1956年以毛筆所創作的素描作品。主要畫面集中於左上與右下兩側,左上角可見踩踏著一輪子、頸脖比例被拉長的山羊,其正向左回望位於身側的兩位漂浮人物,人物的身形亦作拉長處理,整體造形皆經簡化,腳部被化約成三角幾何形,頭髮、手指皆成為簡單的幾筆直線,除右邊人物的點狀嘴巴外更是無任何五官描繪;右方畫面則以三個並列之人頭為重心,可見藝術家以極簡要的線條刻劃出各異的表情呈現,一旁呈倒Y字的筆觸幾近貫穿畫幅,有著花朵造形的物件則漂浮於畫面右上方。全作線條簡練,帶有兒童繪畫之表現色彩,而詭譎的視覺元素則更是營造出畫面奇異的荒誕感,具強烈的超現實(Surrealism)意味。
出處:林恩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朱為白(1929-2018)原名武順,生於中國南京,家中三代從事裁縫。1947年棄商從軍,1949年隨軍來臺後駐軍於現今總統府後方的通信單位,開始接觸省展等藝文活動,逐漸培養對藝術創作的興趣。1953年進入廖繼春(1902-1976)的「雲和畫室」學習素描、水彩及油畫,但持續不及一年便調派金門。1954年調回臺北後在景美國民學校駐紮時結識蕭勤(1935-)等人,並於李仲生( 1912-1984)門下習畫,開啟對現代藝術探索之旅。1958年正式成為「東方畫會」一員,並由第二屆起,持續參與展出,開始他的創作生涯,他為自己起藝名「為白」,希望可以「為空白有限的生命添加一點可追尋的痕跡」,而他也不負自我期待,終其一生沉浸於藝術探索之中。朱為白早期習畫時深受克利(Pual Klee, 1879-1940)、米羅(Joan Miro, 1893-1983)與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等既充滿童趣又帶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風格的藝術家影響。東方畫會時期是他風格建立的摸索時期,從平面到立體,以各式媒材嘗試抽象創作,逐漸發展出不同於封塔那(Lucio Fontana, 1899-1968)的東方空間主義(Spatialism)作品。1970至1980年代,以木刻版畫傳遞心中理想國,其後回到抽象創作,以刀剪在布匹上經營空間構圖表達禪意。朱為白年幼時歷經南京大屠殺,並在軍旅生涯中深感人世滄桑,因而將藝術創作視為心靈寄託,直至生命盡頭仍創作不輟,並以「刀剪精神」聞名於世。
出處:劉欣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已瀏覽清單
藏品(星笠螺)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火燒柯、栲樹)的圖片
藏品(伊莎貝蛋糕簾蛤)的圖片
藏品(陶片)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下山猛虎)的圖片
藏品(窗戶、街道上車子)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