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旭日
登錄號:112-00074的圖片(pr112-00074na0002t_202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文物分類:藝術類\版畫
材質:紙質/ 油墨、印泥
其他:1949
尺寸描述:26.9x37.0x0.1(cm)
重量:2.2g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旭日》(館藏編號112-00074),為周瑛的木刻版畫作品,根據學者研究,此作應完成於1949年左右,畫面右側尚鈐有「周瑛」朱文印。此作另名為《日出(二)》,與歷史博物館藏《「日出」及鋅版組》(112-00067,另名為《日出(一)》,1948年),應為一組相關之作。《旭日》畫面呈現直立橢圓形狀,畫家在此框架中布局。首先,畫面正前方的海岸邊有一棵大樹沿著橢圓形左側邊緣向上生長,其枝葉密布於整個畫面正上方,美麗的樹葉與枝幹在此交錯盤據如傘狀。傘狀樹頂的下方是畫面遠景,描繪著旭日正從波光粼粼的海平面升起,光芒萬丈散射四方。太陽上方的三朵雲,也因應太陽光的照耀而有各自的變化。再回到畫面前景,海岸邊右側有四棵椰子樹呼應著左側大樹,隨著橢圓形外框右側的彎轉,向上伸長。分列畫面兩側的大樹與椰子樹群,將橢圓形外框的內側再框出一個近似橢圓的空間,將觀者的視線引到畫面中央的旭日上。前景海岸左側還有兩棵瓊麻,與椰子樹相同,均帶有南方的意味。瓊麻在日治時期被引進恆春種植,為當時重要的經濟作物,甚至有「東洋之光」的美譽,因此周瑛此作所描寫的應該是恆春景觀。1949年前後正是國共戰事衝突劇烈的年代,但周瑛《旭日》的主題與表現並未顯現畫家對時局的態度,反倒有種旅遊的氛圍,光芒四射的日出也予人生機勃勃的感受,似乎從畫面中可讀出甫到臺灣的周瑛對未來的期待。
周瑛(1922-2011),出生於中國福建省長汀。1942年畢業於省立永安師範學校(原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科,1948年來臺,任教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至1988年退休。周瑛早期木刻版畫受「福建地區木刻運動領袖」宋秉恆(1912-1991)的影響甚鉅,即周瑛所學習的是魯迅提倡之社會寫實木刻版畫風格。周瑛多次參與國內外展覽並獲大獎,如他曾榮獲國際版畫(雙年)展文建會主委獎。

館藏編號:112-00074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臺灣時報發行所發行《臺灣地方制度法規輯覽》及臺灣出版社發行《臺灣登記法規輯覽》)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作品426)的圖片
藏品(森氏菊)的圖片
藏品(蘭嶼土沉香)的圖片
藏品(連星污燈蛾)的圖片
藏品(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的圖片
藏品(全國教保產業工會聯合會刊第26期)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