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洛書紅絲硯
登錄號:112-00241的圖片(js112-00241na0001t_2024.jpg)(CC BY),第1張,共3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112-00241的圖片(js112-00241na0001t_2024.jpg)(CC BY),第1張,共3張
登錄號:112-00241的圖片(js112-00241na0003t_2024.jpg)(CC BY),第2張,共3張
登錄號:112-00241的圖片(js112-00241na0004t_2024.jpg)(CC BY),第3張,共3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歷史文物
材質:石
其他:1683-01895(清)
尺寸描述:14x15.3x3.5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玉書紅端硯》(館藏編號112-00241)。此硯作葫蘆形,上斂肚豐,呈豬肝色,硯堂平坦,硯背右下方缺角破損。上方硯唇外側左右雕刻雙龍淺浮雕,中有一寶珠呈「團壽字」紋,而硯堂上則刻有麒麟吐《玉書》紋。「雙龍」及「麟吐玉書」典故均出自晉王嘉《拾遺記》卷三,與孔子(名丘,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9年)出生傳說有關。「雙龍」典故,是孔子出生當日,其母顏徵在(西元前568-西元前537年)夢見有兩條蒼龍飛入房中,隨後顏徵在即產下孔子;而「麟吐玉書」是記載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其故鄉吐《玉書》之事,兩個圖象都有祥瑞之喻。由於此二圖象出自同一典故,而「洛書」典故與此不同,故此硯原名《洛書紅端硯》建議更名為《玉書紅端硯》。
端硯由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羚羊峽斧柯山端溪一帶的端石所製成,為中國名硯之一,最早開採始於唐代初年,唐代中期已聞名四方。端石由於礦物顆粒細小,質地細緻溫潤易於發墨,甚受歷代文人喜愛。而端石的礦物成分亦令其產生特殊之色澤紋理變化,端硯尤以紫藍為尚,另有青黑、紫紅、翠綠、白等色彩變化,而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玉書紅端硯》則呈豬肝色,於此可見端硯呈色之豐富。除色彩之外,端硯的紋理石品有「魚腦凍」、「青花」、「蕉葉白」、「金銀線」、「石榴仁」、「火捺」、「黃龍」等,令端硯的賞玩文化更添趣味。

館藏編號:112-00241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陶片)的圖片
藏品(斧鋤形器)的圖片
藏品(中正亭前道路平面圖、原有,新做辦公室大門雨庇,雨庇剖面詳圖、現有二樓,新作結構平面圖、C1,2剖面圖、天然石詳圖、C3132栓)的圖片
藏品(泰雅族的建築史:穀倉篇-11四柱穀倉的搭建1:立柱)的圖片
藏品((照片3))的圖片
藏品(鉛斑帶鉤蛾)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