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菩提葉彩繪冊頁
登錄號:11200505002v的圖片(11200505002v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典藏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館藏編號:11200505002v
類別:器物類\藝文品
不詳
藏品說明:本件菩提葉上百羅漢彩繪作畫冊形式,以工筆重彩技法繪製,具有傳統道釋畫風格,全冊共22頁,以深棕色木片做封面及封底,在封面左上方貼一道米黃色書名紙條,條面上未有題名。畫冊每一頁的頁面作一張尖端朝上的菩提葉葉片造形,在葉面內分別繪有五至七尊姿態各異的羅漢群像,並在畫面上描繪菩提葉之葉脈紋路,葉片造形周圍塗繪佛青色。首頁繪「童子拜觀音」,畫面左方一尊坐於普陀巖下的觀世音菩薩,菩薩作自在坐姿勢,頭戴法冠披深藍色風帽,身著淺藍開襟寬袖衫、粉紅襦裙,盤坐左腿而豎起右膝,跣足,左手扶於左膝上一本打開的經書上,右手伏於右膝上,身後置一函書函,背後作竹林及山岩洞。菩薩前方水面一朵蓮花上立一名童子作朝拜菩薩狀,即善財童子,普陀巖左上飛翔一隻鶯哥鳥口啣一串紅色念珠。第二頁以後分別繪有羅漢群像,諸如第2頁布袋尊者、第3頁長眉尊者、第6頁飛鈸尊者、第8頁搔背尊者、第14頁開心尊者、第15頁目連尊者等,畫冊最後則有降龍尊者、伏虎尊者,以及韋馱尊者、風調雨順四大天王。羅漢為梵語「阿羅漢」的簡稱,為佛教聲聞四果的極果,信仰源自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大意是釋迦牟尼佛對十六位大阿羅漢與眷屬的付矚,發展至宋代出現十八羅漢之說,明清時期十八羅漢已完全取代十六羅漢,且信仰根植於民間。羅漢除作為信仰與佛理的象徵,也因豐富的肢體語言、不同的形態特徵,而成為藝術創作的題材,而羅漢的供奉各地區也自有其系統,常見有一百羅漢、五百羅漢等。
已瀏覽清單
藏品(地面層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影劇文化服務社承印《弱者女人》電影特刊)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粗糠柴)的圖片
藏品(金髮藍眼男孩玩偶)的圖片
藏品(木雕人像)的圖片
藏品(蕭條 許達然)的圖片
藏品(琉璃珠白銅片頸飾)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