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器物類\商業財產
主題類別:碑碣拓本
年代:1890~1890
尺寸:寬:63 x 高:36cm
尺寸描述:原碑尺寸(寬):63.00 , 原碑尺寸(高):36.00 , 原碑尺寸(厚):0.00
釋文:光緒十五年春,齋人辛修忠承掌澄源堂;越數月,置器用、高問門、原牆垣,百廢俱興。患堂中之無記,難垂不朽,屬余作文以記之。余曰:媽宮勝狀,在澎湖之中;銜遠山、吞巨海,翠影飛銀濤、捲春晴秋陰,俱有萬千氣象。斯堂之奇觀者如此,前有亭、右有圃;亭可以儲字,灰圃可以植花果。敬其軒,以為談玄之所;大其闕,以為得醬之區。斯堂之市局者如此,若夫見義勇為、首倡是舉者,鷺江薛君詔光也。樂善好施、献其地者,左鄰黃別駕烈候也。徵工僦工、鞠躬尽瘁,由光緒己卯冬起、迨庚辰夏正,董七八月之勞役者,辛君正中、黃君悟修也。面其後,林君長青鴆集捐金,就鎮轅以前蓋一小店,以充香燭之資者,則中於所憲程公之命。凡此者,足以記斯堂乎。辛齋人曰:是其小者,請子為誌其大者。余曰:信澄源之立也,始於薛君之倡建,終於程公之區畫。凡欲我澎湖清修之士,時或集此崇聖蹟、講皇論、敦綱常;橋梁傾圮則修之,枯骨暴露則瘞之,安老懷幼、扶危持顛,一切有裨於世者,靡不孜孜焉為之。由是而明心見性、正本清源,坎抽離補乾坤、定位道果圓成,無失澄源兩字之意耳。余敢闕筆,於是辛齋人合掌作克欣然告退。
光緒十六年正月望日,瞭山腐儒許棼撰記。
取得方式:採拓
藏品描述:本物件為澄源堂重修碑記,這次重修工程始於西元1879年(光緒5年),次年竣工,文中感念諸信徒任勞出力,並記該堂臨海美景,富地理描述。
臺灣齋教是在鄭氏時期便開始隨著移民由大陸傳入,而後逐漸普及。清領時期即有龍華教、金幢教、先天道等三教派齋堂陸續建立,日治時期以來,「齋教」被視為佛家的旁支,因為信徒雖不吃葷,但卻不出家、不剃髮且不著法衣,故稱之為「在家佛教」或「居士佛教」。教徒因長年吃齋,故又有「持齋宗」、「菜教」、「食菜人」、「吃菜教」等別稱;「齋堂」俗稱「菜堂」,為齋教信徒舉行法會儀式的固定場所,也是齋友聚會的空間。
登錄號:19580010735
典藏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