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器物類\商業財產
主題類別:碑碣拓本
年代:1791~1791
尺寸:寬:92 x 高:250cm
尺寸描述:原碑尺寸(寬):92.00 , 原碑尺寸(高):250.00 , 原碑尺寸(厚):0.00
釋文:臺灣至今日,一海東鄒魯矣。自乾隆十有四年,都人士呈請改建郡學,大憲奏准,爰定規制,夫子之廟始於是乎美侖煥、肅觀瞻。宮牆之竣,固無分薄海內外也。士之沐其教者,菁莪棫樸,久道化成,人文之蔚起,彬彬乎稱雅俗已。則廟貌之宜新,謂非守土者所有事哉?
方臺匪之未靖也,此賦同袍,彼歌獻馘,環黌宮而守衛者,干戈俎豆,倚伏為緣。而一二年間,風蕭雨晦,蓋未免摧殘剝蝕也。余時朔望恭謁,心甚惻然!今則掃蕩妖氛,百廢具舉,顧瞻聖宇,固有不能不先焉者。且斯廟之立也,萬世師表之所在,而王政之所本也。古者黨庠遂序,所以養智、仁、聖、義、忠、和之士,取備公卿、大夫、百執事之選,以治天下、國、家。為治者無變今之俗,而又不循乎古人之舊,將焉用之?志云「有基且勿壞」,況葺而新之乎?余用是捐俸為倡,司馬清公亦相助以成,各屬之急公者、又皆效之;於是臺之衿士,莫不踴躍以襄是舉。斜者正之,缺者補之,漫漶而剝落者黝之、堊之,而大成殿始煥然改觀;外此自櫺星門以內,靡不致嚴肅之規,蓋政教之所自出者,誠宜然也。君子謂:是役也,有興賢興能之遺意焉!
夫臺郡本五方雜處,多游販之民,其俗素稱難治;而以余所見義勇之士,則又不然。夫其荷戟從公,尊親是戴;當烽烟四起,咸振興於竹城沙礫之間,世之人實耳目焉。則其浹洽乎化育,直有愜夫治道之大原,而不僅小忠小信為也。臺雖僻在島夷,而一遵聖天子之聲教,將人才盛而文運昌。誰謂海隅日出之地不盡如古所云耶?是余之惓惓於是,誠望夫親炙羹牆者,皆以道學發顧經濟,咸拜獻之,登於天府,真足為千古一大盛事。後之牧斯民者,皆厚以培養而修葺也;謀更相承忽替,則此興教之區,庶將垂於無窮也已!而董其事者為本學楊教授,并記之,以勸來者。
知臺灣府事楊廷理撰。
福建臺灣海防分府清華捐銀十元。署臺灣縣羅倫捐銀二十元。臺灣府學教授沈鴻儒捐銀四元。府學借補訓導兼署教授楊見龍捐銀三十元。鳳山學教諭朱蓮、借補訓導李虬,各捐銀十元。嘉義學教諭吳斯勃捐銀十元。訓導李維翰捐銀二十元。董事:舉人郭旁達捐銀四元、潘振甲捐銀二元、拔貢吳廷貴捐銀十元。監工:廩生朱鐄、魏璜、武生黃剛健,各捐銀四員。生員洪禧、武生葉殿瑞、潘振榮,各捐銀二元。
各衿士捐題銀項:歲貢楊光謨、廩生蔡邦光、杜朝錦、楊莊彥,各捐銀三十元。黃毓輝、黃毓周、李廷柱,各捐銀二十元。歲貢林朝英、廩生施嘉徽、謝掌文、林維增、張維新、生員張植樹、楊廷輔、張植材、黃秀美、廩生楊廷獻,各捐銀十元。生員吳開基、張國祥、武生陳振輝、杜朝成,各捐銀八元。恩貢陳理璧、生員林維垣、黃昌盛、吳積善,各捐銀六元。歲貢黃鳴鶴、廩生郭高時、陳翊元、李瑛、生員巫文馨、楊有儀、陳錦華、郭廷樑、楊丕謨、蘇登雲、黃應京、林士峻、武生蘇文儀、戴時香、楊介謙,各捐銀四元。石中玉、蘇天章,各捐銀三元。廩生黃同禮、林清圖、王振德、當員林秉睿、張國香、莊高明、張廷芝、林大章、黃志高、鄭儒珍、蘇文球、田珩、蕭世輝、石日成、蔡文珪、劉騰鳳、黃朝安、王文、蔡廷萼、陳光輝、高大烈、洪汝誠、潘振科、葉欣、吳廷慶、林青山、梁志高、林春申、梁蘭、林嵐、徐伸、陳攀龍、劉大河、趙由博、侯應選、杜逢春、林汝弼、蘇燨、武生林士宜、林兆庚、林兆祥、張國楨、吳世英、李光燦、黃廷萃、蕭世雄、林思恭、翁雲路、陳良梅、蔡元維、吳名標,各捐銀二元。廩生黃玉衡捐銀四元。黃學文、余俊明、黃必達,各捐銀二元。廩生王得昌、當員王遜鳴、王子安,各捐銀十元。生員□廷光捐二元。
乾隆五十六年歲次辛亥三月吉旦勒石。
取得方式:採拓
藏品描述:本物件為西元1791年(乾隆56年)重新文廟碑記,碑額題刻雙龍拱皇清紋飾,邊框花草紋飾,是臺灣府知府楊廷理重修臺灣府學文廟,紀其始末,並附轄屬官員,衿士等捐題姓氏與金額,勒石以誌永久。時在林爽文事件平定之後,撰文則特別強化忠信化育,以為「萬世師之所在,王政之所本」,亦一特色也。
臺南孔子廟創建於西元1665年(明永曆19年)創立,係臺灣第一座孔子廟歷史悠久;開啟臺灣儒家思想與儒學教育,為臺灣文教的發祥地;並設臺灣府學,推展地方教育,素有「全臺首學」的美譽,地位崇高。
登錄號:19580010391
典藏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