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器物類\商業財產
主題類別:碑碣拓本
年代:1953~1953
尺寸:寬:67 x 高:135cm
尺寸描述:原碑尺寸(寬):67.00 , 原碑尺寸(高):135.00 , 原碑尺寸(厚):0.00
釋文:阿公店溪發源於阿里山脈,其上游有濁水及旺萊兩支流。坡度陡峻,雨季輒氾濫成災。平時則涓滴細流,灌溉無自。日據時期曾勘定岡山區燕巢鄉竹子腳小岡山麓興建蓄水庫。民國三十一年興工,因受四次洪災,工程停頓,光復後三十五復工,並將原計劃加以修正,賴地方政府人民及駐在部隊熱忱協助,費工九十二萬六千工,耗用新臺幣二千六百萬元,至四十一年,全部工程順利完竣。計蓄水面積三百九十六公頃,蓄水總容量四千五百萬立方公尺。
工程效益為:(一)減低洪水峰,免除岡山一帶逐年洪災,保護農田五千公頃。(二)灌溉後期水田二千一百四十七公頃。(三)增加岡山鎭五萬人之飲用水。
此為本省第一個完成之多目標水庫。從茲害去利興,民生攸賴,爰記梗概,以留永念。
臺灣省水利局局長章鍚綬敬撰並書。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四月 日立。
取得方式:採拓
藏品描述:本物件為西元1953年(民國42年)阿公店水庫竣工之際,臺灣省水利局長章鍚綬所撰,詳述創建始末,並言工程效益,以留永念。阿公店溪源自阿里山脈,自高雄縣東北的燕巢、田寮二鄉出山西流,經岡山鎮而於彌陀鄉入海,全長約三十公里。其溪床曲折、含沙量多,每屆雨季輒氾濫成災。西元1938年(昭和13年)洪水淹沒岡山全街,波及鄰近鄉里,日人雖曾整治並興建水庫,皆未成。二戰後,省水利局派朱鎔堅為阿公店水庫工程處主任,主扲水庫復工計劃,經七年辛勤,始告成功。阿公店水庫為防洪、灌溉、觀光、休閒的多功能水庫,成效良多。惜以自然積沙、人謀不臧,而於西元1994年(民國83年)7月底十餘天連綿豪雨,導至8月12日岡山地后再度氾濫成災,水庫成為檢討的重點。
登錄號:19720010005
典藏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