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雙豎把圈足陶罐
登錄號:19800010434的圖片(19800010434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2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19800010434的圖片(19800010434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2張
登錄號:19800010434的圖片(19800010434_A002.jpg)(CC BY-NC),第2張,共2張
作者:不詳
文物分類: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
主題類別:民俗文物
媒材:石
年代:史前
尺寸:高:17 x 直徑:12cm
重量:0kg
藏品描述:本物件為臺東卑南遺址墓葬出土之雙豎把圈足陶罐,泥質紅陶,燒製,橙色素面,陶器口部外張後內斂,口部以下內縮成頸部,帶明顯折肩,腹部折曲折肩使腹面近似菱形狀,底部為圓底,器底帶有圈足,圈足向外開張,器身左右兩側帶有一只橋狀豎把。卑南遺址出土的卑南文化類型的陶器皆為手製,燒製的火侯溫度低,質地軟,容易破碎。僅少數帶有紋飾。
卑南文化為臺灣東部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史前文化,存續時間約在5200年前至2300年前,分布範圍大致包含臺東平原、花東縱谷南段與東海岸南段,該文化遺址以當地舊稱卑南社命名為「卑南遺址」,與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等部落文化高度相關;卑南遺址遺物豐富具多層文化層,遺址出土許多石板棺及棺內精緻陪葬品,為臺灣目前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亦為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1980年(民國69年)欲興建南迴鐵路設立卑南鐵路新站(現臺東站)與站內工程建設,恐對遺址造成重大破壞,政府遂委託臺大考古隊進行搶救,其後並成立史前博物館及卑南遺址公園,目前仍持續考古發掘中。

登錄號:19800010434

典藏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安山岩)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門窗立面詳圖)的圖片
藏品(刺皮菌屬)的圖片
藏品(小花倒提壺)的圖片
藏品(光緒十四年台灣布政使司給張蘭記丈單)的圖片
藏品(電氣工程 伍及陸層電灯插座設備配線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立杜賣盡根契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