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籐盒
登錄號:1991.011101.001的圖片(1991011101001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5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1991.011101.001的圖片(1991011101001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5張
登錄號:1991.011101.001的圖片(1991011101001_P002.jpg)(CC BY-NC),第2張,共5張
登錄號:1991.011101.001的圖片(1991011101001_P003.jpg)(CC BY-NC),第3張,共5張
登錄號:1991.011101.001的圖片(1991011101001_P004.jpg)(CC BY-NC),第4張,共5張
登錄號:1991.011101.001的圖片(1991011101001_P005.jpg)(CC BY-NC),第5張,共5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主題類別:居住用具
族群:泰雅族
尺寸:長:19.5 x 寬:19 x 高:10.7cm
取得方式:購藏
藏品描述:居住用具。藤盒,此物件編織較精細且有蓋子,可能為盛裝貴重物品或種子的儲存容器。本製器以螺旋編法編成,成圓柱狀,分盒子與上蓋,上蓋有棉線與盒身相連,棉線上串一紅色玉石。盒身有兩道溝槽,平底。
竹籐編器在台灣原住民族中極為普遍,所編的器物多為實用之容器,泰雅族人的編織尤為出色。材料取自山林,十分方便。使用工具也十分簡單,主要是一把短彎刀,一個錐子和一個小木鑽。編織是男性的專業,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便開始學習編織,每個傳統泰雅男子都會編織。藤編作業包含採集野生藤材,在傾斜的山地冒著被藤刺刺傷的種種艱困狀態,才得以採集。採後必須經過粗剖,也就是將藤均衡的縱切剖出直徑的四分之一,完成後須將藤材放置三天至一星期,等它脫水後再進行定寬、整厚,至此藤材才能夠用來進行編織。

登錄號:1991.011101.001

典藏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拂塵)的圖片
藏品(光緒十九年苗栗縣正堂□徵收納戶郭登貴之執照)的圖片
藏品(招婚契(紅紙)-16)的圖片
藏品(幼兒頭骨殘件)的圖片
藏品(新竹淨業院建築黑白照片(李守仁先生攝影))的圖片
藏品(陶片)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古代馬車)的圖片
藏品(碧血忠魂斷腸花)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