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紡錘
登錄號:19920500008的圖片(19920500008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2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19920500008的圖片(19920500008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2張
登錄號:19920500008的圖片(19920500008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2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材質: 竹 果實
尺寸描述:標本總長:28.8cm,總重:17g。紡桿全長:28.8cm,紡桿直徑:上0.54cm,下0.55cm。紡錘高:2.35cm,切面直徑:3.82cm。插鞘孔徑:0.81cm。
標本說明:採集於台東縣海端鄉利稻村。本件為布農族使用來紡製苧麻線的紡錘工具,族語稱為lainan。
本件紡錘由紡桿和錘頭兩個構件組成:上方是由細長箭竹(學名包籜矢竹Pseudosasa usawai Hayata)的竹莖製成的紡桿,下方是由後大埔石櫟(Pasania cornea)果實製成的錘頭。兩個構件經由竹製紡桿插入在果實錘頭上鑿穿的插鞘組合在一起。竹製紡桿上細下粗,中有一節。果實錘頭為半圓形,無殻斗。
這件紡錘lainan是無鉤形式,但在箭竹做成的紡桿上有一個節,紡線前先在這個竹節上打活結,打好的結就不易鬆脫。錘頭則為後大埔石櫟果實,這種果實可以長到直徑4.5至5公分,在各種殼斗科植物錐果中,算是巨無霸,形狀和大小都很適合用來做錘頭,後大埔石櫟生長的區域和布農族的活動區域大致相符,是生活周邊容易取得的材料。
布農族紡錘lainan是用來加強績好的苧麻線強度的工具,利用紡錘的旋轉力讓線產生一致的方向,結合成更結實的線,布農族稱這個紡線工作為matlia。
紡線的方法是先在紡錘上端打一個活結,一手拿紡錘,另一手拿線,用雙手搓紡錘使其旋轉後,讓它自然向下旋轉。然後,將原來持拿紡錘的手稍微扶著線,另一手則控制線的長度到適當定點後壓住不放。待線旋轉到適合的捻度時,則停止旋轉,將捻好的線繞在紡錘上,這時控制線的那隻手不能鬆開,否則線也會跟著鬆開,就這樣重複進行到紡錘集滿線為止。在進行捻線的工作時,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坐著或站著,但還未捻的線球通常會放置在背後,以免和旋轉的線交纏在一起。

館藏編號:19920500008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神像)的圖片
藏品(參層天花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陶片)的圖片
藏品(六點三十六分)的圖片
藏品(正廳改善運動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筆)的圖片
藏品(嬰兒照玻璃底片)的圖片
藏品(圖例,一般說明,圖號索引表,位置圖)的圖片
藏品(金玫與陽明劇照)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