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此種類型編器常見於卑南部落,多為男性上山採集、狩獵時使用,因其使用柳條編法,負重力佳,可承載諸如山豬等大型獵物。此標本註明原始採集地為初鹿,在調查中,Mulivelivek(初鹿)部落耆老所製作之背簍與標本有細節上之差異。孫業琪老師在訪談中說明,此種細節差異可能和個人能力以及族群文化性息息相關。若以部落田野調查結果推論,此種類型編器或許是由布農族傳入毗鄰而居的Likavung(利嘉)和Mulivelivek(初鹿)部落,之後進一步傳播至卑南族各部落,成為卑南族過去日常生活器具之一。
技法分析:採柳條編法與六角編法,使籃身呈現下密上疏的形象。背簍為方底敞口,其經線以雙條並列,在背簍下半部以柳條編法形成較密實之簍身,上半部以六角編法形成雙片相對的透孔立面。於下半部簍身四角落各有1圈耳。
館藏編號:1992050018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