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口簧琴在許多原住民傳統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娛樂與消遣,也是台灣原住民族固有樂器之一,是一種構造簡單,攜帶方便的小形樂器。構造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琴身、琴簧與拉繩,一般琴身皆為竹片製作,琴簧則有竹製與黃銅片兩種,並依照簧片數量的不同,分為單簧、雙簧、甚至四到八簧。一般琴身使用長約10公分,寬約2公分左右的竹片,中間削薄切鑿出細長的孔洞,兩端略厚。在孔洞右端嵌進長舌形的簧片,左端保持簧片自由震動的狀態。竹片兩端各鑽出一孔,各繫結上強韌的細麻繩。吹奏口簧琴時,一般以口湊於琴簧尖端,左手持琴,口簧琴凸面向口,以嘴啣之。右手扯動麻繩,不斷使簧片發生震動發出錚嗡聲,並藉著唇形與口腔內部的變化,可影響簧片的振動方式,進而產生抑揚頓挫的悅耳音調。
館藏編號:1993020013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