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蘭嶼之舟花器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8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8張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8張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8張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8張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8張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8張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8張
登錄號:199606016的圖片(199606016_A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8張
作者:唐永哲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銅
尺寸:長:23 x 寬:8 x 高:18cm
重量:0
主要技法:精密脫臘鑄造技術
作品描述:  本件為臺灣知名傑出藝師唐永哲作品,藝師以長方筒型外緣浮雕,作三度空間造型設計。浮雕圖案主題以蘭嶼雅美族頂著拼板漁舟出海捕魚為裝飾,並以精密脫蠟鑄造技術,製作器皿,名之為「蘭嶼之舟花器」。
  「脫蠟鑄造法」又稱「失蠟法」,中國古代在青銅器鑄造上已經使用,且留下一些名器。其製作方法首先用蠟料雕出要鑄的產品蠟型,然後往蠟型外反覆多次噴砂製作型殻,加熱,蠟遇熱融化流失,將型殼燒結,再向型殼內倒入融化的金屬液進行鑄造,冷卻後敲掉型殼,即得到蠟型形狀一模一樣鑄造産品。
  位於台東外海的蘭嶼雅美族,每逢「新船下水祭」儀式,男士們便會頂著新船下水。而每年「飛魚祭」期間,也會頂著漁舟下海,形成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
  本花器造型設計卓越,紋飾藴涵民族文化特色,可實用、可觀賞、可知史。本件為臺灣知名傑出藝師唐永哲作品。藝師設計一對圓筒形的鑄花銅器作為花器,以纎維布紋盤繞圓體環面,並飾以幾何化之樹叢、太陽、飛鳳,透過脫蠟鑄造法工藝,表達大自然風景美。(詮釋委員:簡榮聰)

館藏編號:19960601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晨光中浣衣)的圖片
藏品(雙翅目)的圖片
藏品(槳架)的圖片
藏品(有貓的風景)的圖片
藏品(屋宅木構件(窗戶))的圖片
藏品(林廣況第?吾六號地租稅領收證書 昭和15年9月20日)的圖片
藏品(我的聲明)的圖片
藏品(京町通)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