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孫子兵法系列造形典藏茗壺
登錄號:199804004的圖片(199804004_P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199804004的圖片(199804004_P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3張
登錄號:199804004的圖片(199804004_P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3張
登錄號:199804004的圖片(199804004_P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3張
作者:煥臣陶磁藝術有限公司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陶土
年代:1998
尺寸描述:附放大鏡
重量:0
主要技法:雕刻、注漿成形、氧化燒成
得獎紀錄:87年台灣生活用品評選展入圍決選(優選)
作品描述:孫子兵法系列造形典藏茗壺一組共八件,包括一對尊爵杯、六件以中國典故作造形表現概念的壺,分別以〈春秋戰國〉、〈鳯陽花鼓〉、〈三國鼎立〉、〈九五至尊〉、〈臥虎藏龍〉、〈歌舞笙平〉命名,以下就個別的外觀與內涵分述:
1.尊爵杯:取商晚期青銅酒器的「爵」造形,底部有三個外撇的板形尖足支撐,開口一端為長流嘴,一端呈上揚的圓弧花瓣狀,器身紋飾狀如饕餮。杯身為深赭陶土,杯內上白色釉。爵於古代作為祭典禮儀中的酒器,於今在茶器上應可作為茶海(又稱公道杯)來應用。
2.春秋戰國:同尊爵杯取古代青銅酒器「爵」的造形,唯此處作為壺器之用,附與壺蓋,壺身也更為寬廣高大。壺嘴隱藏於爵造形的長流嘴中,壺把上有獸首紋飾,壺身兩側如獸面紋飾中夾以開光形式或如竹簡隔出區域,其上微雕有《孫子兵法》中的第一篇始計、第二篇作戰的文字。
3.鳯陽花鼓:壺身即為鼓形,底部以三尖足支撐,壺蓋上蹲坐一隻鳳鳥作為壺鈕,壺身寬廣可裝達280c.c.的水量,兩側鼓面上微雕有《孫子兵法》中的第三篇謀攻、第四篇軍形的文字。
4.三國鼎立:取商晚期青銅器的「鼎」造型,底部以三足支撐,口緣有兩立耳作為持壺之處,足上分別篆刻魏、蜀、吳三字,壺鈕上刻有「統」字,寓意三國群雄終歸一統。壺蓋上以環狀排列微雕文字,刻有《孫子兵法》中第五、六、七篇文字。
5.九五至尊:取青銅編鐘造形為壺身,整體以龍形紋樣浮雕裝飾,共計有九十五條龍,壺身兩側於紋飾中夾以開光形式或如竹簡隔出區域,其上微雕有《孫子兵法》中的第八、九篇的文字。
6.臥虎藏龍:取玉琮瓶造型為壺身,外觀上橄欖綠色釉。壺蓋上的壺鈕設計成一隻坐臥的虎,壺蓋內側鑲有一鏤雕環狀的龍,從而由造形的翻轉形成「臥虎藏龍」字意。壺身兩側微雕文字,刻有《孫子兵法》中第十、十一篇文字。
7.歌舞笙平:壺身為一水滴形柱狀,壺嘴隱身於體,壺蓋平嵌,其上的壺鈕造形為一只中國傳統樂器「笙」,壺把以獸身型形成雙孔如耳垂,與壺身等高。在壺身頂部與壺嘴下身處,以微雕技術刻有《孫子兵法》中第十二篇火攻、第十三篇用間的文字。
以上八件容器皆為注漿成形,以紋飾、浮雕、動物造形為主要的裝飾,整體材質多為單色泥釉,佐施予部分色釉,在多重造形巧思與文化意涵的設計中,兼顧茶壺本身的功能性;以《孫子兵法》為主軸特色(註1),頗有壺上談兵、茶席間推演的趣味,加上附有放大鏡供閱讀兵書文字於錦盒,更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工藝禮品。煥臣陶磁藝術有限公司由陳煥臣於1976年創立於鶯歌,專注茶壺型制研發與經銷;1990年代由第二代郭介民接手經營,持續與鶯歌製壺師合作開發,結合微雕、漆瓷等工藝技法,創新臺灣飲茶器用的天地(註2)。
此件作品入圍1998年「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展」決選(優選),此項競賽的參賽者以公司廠商為限,透過此競賽的推行,足見臺灣工藝廠商漸脫離代工模式,轉為具有成熟研發工藝產品的能力,並且超越於實用性之上,著眼於創造富本土特色,代表臺灣精神的產品(註3)。(詮釋委員:杜文田)

註1 產品描述參考煥臣陶磁公司網站http://www.etchina.com.tw/main/zh/
註2參考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數位博物館展覽「硘味鶯歌城」之展覽內容介紹,網址https://digital.ceramics.ntpc.gov.tw/zh-tw/Collection/2_33.htm?105
註3 參考本中心前所長翁徐得序文,陳文標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度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展 工藝家邀請展》,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1998,頁3。

館藏編號:199804004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霹靂關頭)的圖片
藏品(山之寨)的圖片
藏品(785號戰艦老照片)的圖片
藏品(帝王谷)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林氏好獨照(中年))的圖片
藏品(兩端尖器)的圖片
藏品(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頒給陳吳秀梅服務滿15年獎狀)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