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1.001.0370
尺寸:27.3 x 18.6 x 12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農業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舂臼、春臼仔、研磨
文物描述:1.本件為一套完整小型紅磚舂臼,分別為紅磚捏燒而成的臼與單手持握的杵。磚臼部分為中間有深凹槽的碗狀器具,用以盛裝欲搗碎的物材;磚杵為用來搗敲磨壓的棒子,可將物材搗碎研磨成較小的顆粒之工具。一般的磚臼皆附有磚杵,然因經久使用,不是遺失就是斷毀重修,或是重新仿造,此套件從材質來看,應是相互搭配的原件,保存情況仍佳,頗為難得。
2. 此類小型的紅磚舂臼主要是用來舂米製成粉麩或是「土豆麩」(花生粉)、蒜頭、檳榔等,也可用來舂搗青草藥。舂臼是臺灣早年農業社會常見的食材加工器具,小型的石舂臼至今仍繼續有在中藥房或廚房裡被使用,但紅磚舂臼則是燒磚時特別加製的產品,且破損率極高,故而早已不再使用且留存甚少。
參考資料:1.凌志四主編,2000。台灣人民俗-第五冊 風土文物 技藝之美。新北市:橋宏書局。
2.簡榮聰,1900。台灣傳統農村生活與文物。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