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編《打狗築港》
登錄號:2001.008.0070的圖片(20010080070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1.008.0070的圖片(20010080070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1.008.0070的圖片(20010080070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1.008.0070

尺寸:15.6 x 22.8 x 2.5cm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準確日期:1915/12/05~1915/12/05
推測年份(西元):191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史地與誌書
創作者/製造者: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
製造地:臺北
關鍵詞:高雄、交通、港務
文物描述:1. 本物件為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所發行之《打狗築港》,發行於大正4年(1915),敘述了打狗港的建設過程及細節,內附一張打狗港平面圖及照片:停靠港口的汽船、テルファー式荷揚機荷役的光景等。其主要內容包括:打狗港的概況、打狗築港沿革概況、打狗築港計劃、設計梗概、擴張計畫的概要。
2. 打狗於1920年改稱高雄,是縱貫鐵路終點;清末就是開港港口之一,但港灣的自然環境為瀉湖地形,非經人工改造難以停泊巨輪。日人自1899年起進行港灣調查,決定改造為近代化港口。自明治41年(1908)開始進行第一期築港工程,在日本時期共進行三期築港工程,至大正4年(1915)竣成工事,終於奠定了日後成為臺灣第一大港的基礎。日治時期的高雄港是中南部唯一的貨物吞吐港,高雄港與當時的朝鮮、滿洲、北支那等地都有定期航線,當時臺灣中南部的物產,如米、香蕉、酒精、水泥、鳳梨罐頭等都由本港出口,是臺灣總督府的重要建設之一。
3.本物件與館藏登錄號2004.020.0086之藏品相同。
參考資料:打狗港平面圖/打狗港全圖,國家文化資料館,http://nrch.culture.tw/view.aspx?keyword=%E7%AF%89%E6%B8%AF&s=27148&id=0006746640&proj=MOC_IMD_001 (瀏覽日期:2018/08/15)。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2
編目日期:2019/01/15
已瀏覽清單
藏品(請聽我說關於移動時的遺忘與記憶)的圖片
藏品(邱德雲8X10”相片16)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日本古城)的圖片
藏品(五十二年度范光銘綜合所得稅申報書收據)的圖片
藏品(三角葉西番蓮)的圖片
藏品(〈戴銀盔的人〉)的圖片
藏品(鳳鳴宮媽祖生)的圖片
藏品(琦君夫婦與李唐基友人合照(琦君夫婦於香港開會與多位友人合照))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