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角板山蕃童教育所
登錄號:2001.008.1041的圖片(20010081041_I001.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1.008.1041的圖片(20010081041_I001.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041的圖片(20010081041_P001.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041的圖片(20010081041_P002.tif)(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041的圖片(20010081041_I002.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1.008.1041

尺寸:13.6 x 8.6cm
外文名稱:臺灣角板山蕃童教育所 SCHOOL FOR YOUNG SAVAGES KAPPANZAN FORMOSA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20~1939
年代描述:約1920年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原住民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人文風俗,教育
創作者/製造者:生蕃屋商店發行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臺灣原住民、泰雅族、Atayal、蕃童教育、桃園縣復興鄉介壽國小
文物描述:1. 日本時代有色印刷明信片,圖片影像為一群原住民小朋友身著日式和服正襟危坐於教室內上課情景,一名男老師站在右側,教室後方懸掛日本地圖,天花板則懸掛萬國國旗。
2. 明信片正面右上角印刷文字「臺灣角板山蕃童教育所 SCHOOL FOR YOUNG SAVAGES KAPPANZAN FORMOSA」 。背面印刷文字「郵便ハガキ,CARTE POSTALE,生蕃屋商店發行」,其餘空白。
3. 角板山蕃童教育所(即今桃園縣復興鄉介壽國小)於1909年(明治42)年開設,收取泰雅族兒童20名入學。由於臺灣總督府不論學童是否為認養之子、或身有殘疾皆強迫入學,因此造成學童的父兄認為其藉入學之名行當人質之實要求大量酒餚,否則便帶回孩童以要脅教育所,所以初期的角板山蕃童教育所常常呈現教師、兒童各兩名的上課狀態。角板山蕃童教育所常見於各類明信片與寫真帖中,暗示其於眾多的蕃童教育所當中具有示範作用,在1920-1930年代日本發展臺灣觀光,蕃童教育所中的蕃童已成為觀光的對象。
參考資料:桃園角板山的「蕃童教育所」,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http://memory.ncl.edu.tw/tm_2007/hypage.cgi?HYPAGE=all_detail.htm&subject_type=image&did_id=10&project_id=twpt&xml_id=0000361053。(劉覽日期2014/1/6)
編目者:葉前錦
編目日期:2014/01/23
已瀏覽清單
藏品(劉文雄撰〈造紙工人對抗IP〉手稿影本)的圖片
藏品(彭雪芬明星卡)的圖片
藏品(尋真興入秦皇島)的圖片
藏品(珠苔蛾)的圖片
藏品(增補象吉通書丑上)的圖片
藏品(金淼寫真舘玻璃版底片271)的圖片
藏品(新竹廳樹林頭公學校沿革略史)的圖片
藏品(民國62年6月1日劉全仁中國國民黨臺灣省警察黨部委員會攷核通知書)的圖片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梅花》電影劇照)的圖片
藏品(東京日本葉書會製著和服的長髮女子)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