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臺灣果物芒果
登錄號:2001.008.1655的圖片(20010081655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1.008.1655的圖片(20010081655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55的圖片(20010081655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55的圖片(20010081655_I001.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55的圖片(20010081655_I002.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1.008.1655

尺寸:8.9 x 13.9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經濟產業,農林漁牧業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自然景觀,動、植物
創作者/製造者:生蕃屋本店
製造地:臺北
關鍵詞:繪葉書、物產、水果、觀光、旅行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以臺灣果物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芒果彩色繪圖,畫面中可見芒果樹樹枝,其前端有三至四顆黃綠色的芒果,明信片正下方有「76 Mangifera Indica. Linn.(臺灣果物)檬果」、「果物の王と呼ばれる熱帶特有の果物です頗る腐敗し易く遠地への輸送は絕對出來ません」,大意:芒果是被稱為水果之王的熱帶特有種,很容易腐敗,很難運輸出口;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灰色單色印刷,左上角有郵票黏貼處,正上方及左側分別有「郵便はがき」、「POST CARD」字樣,正中間則有「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
2.芒果於明朝嘉靖年間首次引進,當時種植於臺南靠山一帶,日治時期多次嘗試品種改良,西元1916年日本三井物產會社引進南洋品種,但不適應臺灣冬季低溫,結果率低,直至戰後西元1950年代才有較成功的芒果培育,例如愛文芒果。日治初期於「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經濟政策下,臺灣生產諸多農產品及經濟作物,除供應日本外,也有大量外銷,成功打下臺灣農業基礎。
參考資料:1.張蕙松,2012。菜市場水果圖鑑,頁:124-131。臺北:天下文化。
2.江燦騰、陳正茂,2008。新臺灣史讀本,頁:122。臺北市:東大圖書。
3.芒果栽培,臺南玉井區農會,http://www.ycfa.org.tw/mango/mango_2_2.php#body_5_8(瀏覽日期:2018/06/17)。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20/04/29
已瀏覽清單
藏品(教學圖卡之三冠王棒球隊)的圖片
藏品(綠鱗石)的圖片
藏品(紙紮人臉孔紙糊面具)的圖片
藏品(臺灣省日產處理委員會臺北市分會信封)的圖片
藏品(石杵)的圖片
藏品(帛琉原住民巡警)的圖片
藏品(打製石器)的圖片
藏品(茶罐)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