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荔枝
登錄號:2001.008.1616的圖片(20010081616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1.008.1616的圖片(20010081616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16的圖片(20010081616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16的圖片(20010081616_I001.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16的圖片(20010081616_I002.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1.008.1616

尺寸:8.9 x 14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39~194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經濟產業,農林漁牧業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自然景觀,動、植物
創作者/製造者: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
製造地:臺北
關鍵詞:觀光 、旅行、水果、繪葉書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以荔枝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荔枝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一顆顆荔枝結於枝枒上,左上有3段文字,第1段「74 Nephelium Litchi Camb.」,第2段「(臺灣果物)荔枝」,第3段「一寸見た所は松笠の樣です酸味のある實においしいものです。」大意為像是松笠一樣的果實,其酸味非常好吃;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黑色單色印刷,左上為郵票黏貼處,上方有「郵便はかき」字樣,左側有「POST CARD」字樣,中央有「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字樣,下方有藍色菱形戳印,有1輪船圖案及「高砂丸」、「昭和14.8.21」、「大阪商船」3段字樣。
2.荔枝約為300多年前引進臺灣,而臺灣地區於日治時期並沒有對於荔枝進行研究與改良,直至戰後才開始進行較為有成效的研究改良,以致現今臺灣的荔枝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日治時期為了配合「工業日本,農業臺灣」政策,一方面進行品種改良及化學肥料之使用,另一方面設置農業試驗所,用以提升各式農產品之產量。
參考資料:1.張蕙松,2012。菜市場水果圖鑑,頁:110-117。臺北:天下文化。
2.薛化元,2014。日治時期臺灣殖民經濟發展解釋架構的一個考察:以「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為中心(1895~1945),臺灣風物,64(4):71-110。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20/04/29
已瀏覽清單
藏品(近親皺蟹)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膜翅目(蜂))的圖片
藏品(白城紅瓦綠草地)的圖片
藏品(新力牌J1W錄影機)的圖片
藏品(同治十年布字柒千肆百陸拾壹號右給彰化縣業戶林六是之契尾)的圖片
藏品(民進報周刊 4號)的圖片
藏品(工程契約書)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