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1.008.1623
尺寸:14 x 9cm
外文名稱: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臺灣果物パン樹の實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經濟產業,農林漁牧業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自然景觀,動、植物
創作者/製造者: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
製造地:臺北
關鍵詞:觀光、旅行、水果、菠蘿蜜、繪葉書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以波羅蜜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波羅蜜樹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3顆波羅蜜正生長於其枝幹上,以大小判定可能尚未成熟;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黑色單色印刷,左上為郵票黏貼處,上方有「郵便はかき」字樣,下方有3段文字,第1段「79 Artoearpus Communis. Forst.」,第2段「(臺灣果物)パン樹の實」,第3段「直經一尺五寸もある大きな葉の間にこれまた大きな實すばちしいものです」,大意為在直徑一尺五寸的葉子間有很厲害的大果實,左側有「POST CARD」字樣,中央有「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字樣。本物件與登錄號2001.008.1658藏品之正面圖案相同。
2.波羅蜜為荷蘭人引進臺灣之物種,日治時期也曾引進新種進行培育,主要植於中南部、東部地區,應其枝葉茂密,多被當作觀賞植物所種植,為「幹花植物」。日治時期為了配合「工業日本,農業臺灣」政策,一方面進行品種改良及化學肥料之使用,另一方面設置農業試驗所,用以提升各式農產品之產量。
參考資料:1.薛聰賢,2001。台灣蔬果實用百科3,頁:60-61。彰化:臺灣普綠。
2.薛化元,2014。日治時期臺灣殖民經濟發展解釋架構的一個考察:以「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為中心(1895~1945),臺灣風物,64(4):71-110。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