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甘蔗田與牛與牛車
登錄號:2001.008.1627的圖片(20010081627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1.008.1627的圖片(20010081627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27的圖片(20010081627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27的圖片(20010081627_I001.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1.008.1627的圖片(20010081627_I002.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1.008.1627

尺寸:14.2 x 9cm
外文名稱:甘蔗畑水牛ト牛車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經濟產業,農林漁牧業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自然景觀,動、植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糖業、蔗作、觀光、旅行、製糖、繪葉書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以蔗園工作情形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2張黑白照片,右側照片為甘蔗園之景,下方有1段文字「甘蔗畑」(「畑」即旱田),畫面中有1農人正在照料甘蔗,左側照片為牛車與牛,下方有1段文字「水牛ト牛車」,畫面中可見每1臺裝滿甘蔗之牛車,旁邊皆有1隻水牛;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黑色單色印刷,左上為郵票黏貼處,上方有「郵便はかき」字樣,左側有「POST CARD」字樣,旁側有商標圖案,中繪山與水紋。
2.甘蔗在臺灣經濟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至荷治時期以來就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生產出的砂糖運銷國外替臺灣賺來大量外匯收入,而到日治時期,品種的改良加上新式製糖的出現,更是使臺灣的製糖產業獲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發展,而戰後因受戰爭影響,許多製糖工場於戰時損壞,雖有重新修復,但臺灣糖業經濟已逐漸沒入下坡。
參考資料:1.余國瑞,1992。日據時期臺灣的新式製糖工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張玲瑜,2014。日治時期的台灣農業:以米穀和砂糖生產為探討中心。新北: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張忠正,2015。日治時期臺灣改良糖廍之興衰,德霖學報,28:117-143。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9/08/20
已瀏覽清單
藏品(牛(聖家族))的圖片
藏品(銀泡頭面-鳳鳥步搖)的圖片
藏品(瓊花盛開於第一岀版社頂樓)的圖片
藏品(塑膠水牛圖樣盤子)的圖片
藏品(柯天送撰〈新化初中第4屆畢業典禮致詞講稿〉)的圖片
藏品(皮影戲道具偶-椅凳)的圖片
藏品(石環製作材料-周緣修整石環粗胚)的圖片
藏品(陶片)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