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竹編𣛮籃及上蓋
登錄號:2002.004.0066的圖片(20020040066_I001.jpg),第1張,共7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2.004.0066的圖片(20020040066_I001.jpg),第1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4.0066的圖片(20020040066_P001.tif)(CC BY),第2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4.0066的圖片(20020040066_P002.tif)(CC BY),第3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4.0066的圖片(20020040066_P003.tif)(CC BY),第4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4.0066的圖片(20020040066_P004.tif)(CC BY),第5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4.0066的圖片(20020040066_P005.tif)(CC BY),第6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4.0066的圖片(20020040066_I002.jpg),第7張,共7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4.0066

尺寸:13.8 x 12.4 x 13.3cm
歷史分期:無法判斷(不明)
推測年份(西元):1683~2002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其他
類別二: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提籃、檳榔籃
文物描述:1.夲件𣛮籃為竹編,並利用竹編立體花紋,本件籃身透過竹編留有兩排小洞,上蓋則編出類似八卦的圖形,是相當常見的𣛮籃類型。
2.竹𣛮籃,小型者也稱檳榔籃。一般器身呈中間圓形,上下平坦的扁圓形編器,有蓋子和底座,其蓋子、腰部、底座常有變化編織的花紋,器表常以紅漆或透明漆,增加美觀與保護。一般以竹片竹篾為支架,以篾條或篾皮編製而成。考究者為竹製的把手外,其他部分以藤條為骨,編繞也用藤條,其編織手法更為考究。常用於民間嫁娶習俗中招待客人吃檳榔使用本件盛用。
參考資料:檳榔籃,臺灣民俗文物辭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9/2/25。
編目者:委託編目-臺灣古文書學會02
編目日期:2020/01/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ELMO株式會社印製《ELMO16mm放映器型錄(D-16)》)的圖片
藏品(水仙)的圖片
藏品(昭和三年福德會昭和三年度前期分地租單)的圖片
藏品(樂者(椰胡))的圖片
藏品(陶管珠)的圖片
藏品(甲仙國民學校畢業生拍攝留念)的圖片
藏品(帽子)的圖片
藏品(2017 NTSO X 屯區 國際藝術節【莫札特奇遇記】NTSO 與美國魔術圈默劇團)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