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4.0240
尺寸:36.2 x 36 x 35.1cm
歷史分期: 1796-1821(清代-嘉慶), 1821-1851(清代-道光), 1851-1861(清代-咸豐), 1861-1875(清代-同治), 1875-1895(清代-光緒),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年代描述:十九世紀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加工保存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陶罐、折肩罐、得順號
文物描述:厚唇束頸折肩罐,圓口,扁尖唇,唇口下方略向內凹,頸部圓弧內凹,全器最大徑在肩腹交接,約在器身中央二分之一處,向下斜收至底部。肩部呈磚紅色,腹部呈灰褐色,外器壁腹部中央一塊施有褐色釉料。肩部上方間隔相等距離有顏色較淺的長條形,為入窯燒製時上下兩件陶器堆疊,用「泥餅」隔開的痕跡。相對定年在19世紀的澎湖將軍一號沉船、1822年沉船得順號(Teek Seeum),出水不少這類陶罐,尺寸不一,多為無釉,但因溫度控制不佳,有的燒成紅陶,有的成為灰陶。
參考資料:陳新上,2002。阿嬤硘仔思想起:館藏臺灣日用陶瓷。臺北: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