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4.0283
尺寸:26.4 x 11.9 x 3.5cm
歷史分期: 1851-1861(清代-咸豐), 1861-1875(清代-同治), 1875-1895(清代-光緒),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模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粿印、粄印、印模、模具、吉祥紋飾
文物描述:1.長方形雙面雕龜桃紋帶柄粿印,一寬面刻象徵長壽的龜、桃紋並列紋,龜形外有一橢圓框,龜身外緣刻有頭、尾、四根張爪的腳,龜甲由外至內共兩圈,內圈刻甲殼紋,中央一六角雙線框,框內為「壽」的變形字體;帶葉圓形桃的桃形由雙刻線構成,桃身有兩略深的凹陷處,可使壓出來的粿、粄有較明顯的立體感。另一寬面雕刻單隻的龜紋,龜形外有一橢圓框,龜甲共兩圈,內圈刻甲殼紋,中央一六角雙線框,框內為「壽」的變形字體。握柄方直,近尾端有一小穿孔及一個未穿透小孔,做為串繩吊掛之用。
2.龜、桃紋是臺灣粿印模中常見的圖案,皆具有長壽、吉祥
參考資料:1. 簡榮聰,1999。臺灣粿印藝術-臺灣民間粿糕餅糖塔印模文化藝術之研究。臺北:漢光文化。
2. 張尊禎,2013。百年糕餅風華再現-老師傅珍藏木模技藝大公開。臺北: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