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高雄山形屋發行高雄港大阪商船會社前埠頭
登錄號:2002.007.0293的圖片(20020070293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2.007.0293的圖片(20020070293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2.007.0293的圖片(20020070293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2.007.0293的圖片(20020070293_I001.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2.007.0293的圖片(20020070293_I002.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7.0293

尺寸:14 x 9cm
外文名稱:VIEW OF PICTURESQUE SPOT TAKAO.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20~194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經濟產業,交通運輸
創作者/製造者:高雄山形屋發行
製造地:高雄市
關鍵詞:繪葉書、觀光、旅行、打狗、港口、貿易、商行
文物描述:1.本物件以高雄港為主題,黑白樣式。正面為高雄港港岸之圖像。左上方以漢字書寫「高雄港大阪商船會社前埠頭」、「高雄市 山形屋發行」、「臺灣沿岸定期船路線汽船發着所」,以英文書寫「VIEW OF PICTURESQUE SPOT TAKAO(No.103)」。背面右上角為郵票黏貼處,右側有以漢字、平假名書寫之「郵便はがき」,上方以英文字母書寫「POST CARD」。
2.高雄港自荷蘭時期為漁場中心,鄭氏時期則為軍事重鎮,清領時期則漸漸由漁港轉為商港,仍為當時安平港之副港。日治時期則針對打狗港進行多次港灣調查,並針對缺點推動築港工事,高雄港更逐漸成為重要通商口岸。
3.1899年9月後藤新平結束全島巡視之後,認為必須在臺灣南部進行港灣修築,因此於翌年6月編列預算,並派遣技師川上浩二郎等人進行全臺港灣調查。川上浩二郎的調查報告指出了高雄築港的重要性,但是臺灣總督府並未立刻興工。1905年,臺灣總督府再次派遣技師山形要助進行第二回全臺港灣調查,所獲結論一樣是除了高雄以外再無他港值得興築,臺灣總督府終於下定決心以高雄為築港之預定地。臺灣總督府擬定總預算4,730,300圓、為期6年的工程計畫,此一預算於1908年3月獲得日本國會通過,高雄築港正式動工。1908年3月完工,其後曾多次擴建、增築,日本時代之基礎建設下使得高雄市成為一交通要衝,高雄港則為當時南臺灣的第一大港。
參考資料:1.陳凱雯,2014。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1895-1945)。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謝濬澤,2011。從打狗到高雄:日治時期高雄港的興築與管理(1895~1945),臺灣文獻,62卷2期:211-244。
3.井上敏孝,2014。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髙雄築港事業-砂糖積み出し港から工業港への変遷,兵庫教育大学 教育実践学論集15,頁:183-192。
4.吳雅芳,2002。打狗港與旗後的發展(1624~1920)。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20/05/07
已瀏覽清單
藏品(紀錄周艇地址紙條)的圖片
藏品(石矛)的圖片
藏品(米飯花)的圖片
藏品(N/A)的圖片
藏品(光緒九年陳有旺等四人仝立杜賣盡根歸管契字)的圖片
藏品(臺灣專賣局銀標米酒廣告)的圖片
藏品(旋風)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芝蘭生於深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