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文化與躍進的臺灣愛知名古屋館及臺北龍山寺
登錄號:2002.007.1095的圖片(20020071095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2.007.1095的圖片(20020071095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2.007.1095的圖片(20020071095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7.1095

尺寸:14.4 x 9.1cm
外文名稱:文化と躍進の台灣愛知名古屋館台北龍山寺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準確日期:1935/10/10~1935/11/28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人文風俗,博覽會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名勝史蹟,建築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觀光、旅行、繪葉書、南進政策、殖民成果、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第二會場
文物描述:1. 本物件為以文化與躍進的臺灣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有兩張圖像,右邊為愛知名古屋館彩色繪圖,影像中有1棟日式城堡建築為愛知名古屋館展覽館,門口上以紅色標有「愛知名古屋館」,影像下方標註「愛知名古屋館」,左上方為臺北龍山寺黑白照片,為臺北龍山寺建築外觀具有門口有6根柱子,皆有雕刻,屋頂為重簷歇山,下方標註「台北龍山寺」,明信片上方有「文化と躍進の台灣」、右側有「南の守護島」,明信片右邊偏上位置蓋有一紅色圓形戳章,上方文字為「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湾博覽會」、「產業と國防」、「台湾」,上有太陽散發放射狀光芒圖樣、外觀似番薯的臺灣,以及兩架飛機。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以橘色單色印刷,右上方框中有一狀似粽子的圖樣,右側標有「郵便はがき」,上方有「POST CARD」,中間有一條分隔線。
2. 始政四十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為西元1935年10月至11月以臺北為主舉辦的博覽會,分為4個會場,第一會場於臺北公會堂附近,第二會場於今二二八公園,第三會場於迪化街附近,第四會場於陽明山,而各地政府也各自舉辦小規模的展覽和活動。愛知名古屋館位於第二會場,為仿照名古屋城所建,為相當受歡迎的場館,館內商品為愛知與名古屋兩地之特產,會期間的營業額高達12,120圓,而愛知縣借此次經驗為其將舉辦博覽會做準備。
3. 艋舺龍山寺由泉州三邑人建於西元1738年,後歷經1815年大地震與1867年暴風雨侵擾,皆曾重新修建,而今日之規模則要等到1919年之修建完成後才出現,其主祀為觀世音菩薩,但實為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廟宇,艋舺龍山寺另外還與艋舺清水巖跟大龍峒保安宮合稱臺北三大廟門,現為國家二級古蹟,正進行國定古蹟審議中(2018年9 月)。影像中寺廟外觀為西元1920年,由泉州名匠王益順設計建造。
參考資料:1.程佳惠,2001。1935年臺灣博覽會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鹿又光雄,1939。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誌,頁:392-394。臺北:臺灣博覽會。
3. 龍山寺,臺灣記憶,國家圖書館,2018/07/04。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8/09/20
已瀏覽清單
藏品(玄武岩)的圖片
藏品(大正五年范洪灶椪柑銀賞牌獎狀)的圖片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2090))的圖片
藏品(建築圖)的圖片
藏品(早期插秧用具)的圖片
藏品(日本生命保險株式會社信封袋)的圖片
藏品(繪絲方巾-五魚圖)的圖片
藏品(彩繪幾何紋碗花口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