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7.1199
尺寸:13.7 x 9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原住民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人文風俗,風俗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觀光、旅行、繪葉書、胡琴、口簧琴
文物描述:1. 本物件為以3名穿原住民服飾之少女手持樂器合照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為4名原住民女性黑白照片,影像色調偏黃,右側有1名短髮,身上為著披肩的原住民女童呈現蹲姿,另有3名原住民少女呈現站姿,穿著皆為頭上綁有頭帶,上身為長袖上衣,下身為布裙並圍有披肩,小腿處有綁腿,由右至左有3名少女,右側少女以雙手將口簧琴啣於嘴巴處,中間少女以右手拿持疑似椰胡的某樣樂器,左側少女以右手拿著胡琴樂器。
2. 口簧琴為彈撥樂器,是臺灣原住民族群,除了蘭嶼的達悟族之外普遍均有的樂器,製作方式為將竹片中間切空,鑲入銅片或切割竹片時,留置中間細長的竹片將其削薄,在兩邊固定繫繩後,以口為共鳴箱,右手發繩、左手固定以發出聲音,根據日治時期黑澤隆朝的調查,原住民在受到漢人的影響下,亦有使用胡琴之樂器紀錄存在。
參考資料:1.口簧琴,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2018/06/19。
2.泰雅族傳統樂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http://www.knowlegde.ipc.gov.taipei/fp.asp?fpage=cp&xItem=1001694&CtNode=17241&mp=cb01(瀏覽日期:2018/06/19)。
3.太魯閣族傳統樂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http://www.knowlegde.ipc.gov.taipei/ct.asp?xItem=1001800&CtNode=17251&mp=cb01(瀏覽日期:2018/06/19)。
4. 胡琴,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2018/09/23。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