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的美人姊妹
登錄號:2002.007.1205的圖片(20020071205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2.007.1205的圖片(20020071205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2.007.1205的圖片(20020071205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7.1205

尺寸:13.6 x 8.9cm
外文名稱:臺灣美人の姉妹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人物,團體圖像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原住民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觀光、旅行、繪葉書、披肩
文物描述:1. 本物件為以臺灣的美人姊妹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為2名女性黑白照片,影像色調偏黃,影像中有2名穿著應為泰雅族群服飾的女性,兩名女性皆為頭上綁有圓形圖樣的頭帶,上身穿著長袖深色上衣,腰際處繫有1條繩子,並披有披肩,披肩長度至小腿處,小腿處有綁腿,無法辨識是否為赤腳或有穿鞋子,影像左側標有「臺湾美人の姉妹」。
2. 西元1923年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時,賜名「高砂族」於臺灣山區原住民,此後臺灣原住民成為日本人強調、宣傳臺灣特色的主題之一。在西元1912年大正之前的原住民影像部分,包含主要是對原住民容貌、服飾、工藝特色的紀錄,進入大正之後的原民影像,脫離了人類學的記錄形式,其形象轉變為動態的展示,如:機織、舞蹈等。
參考資料:1. 徐佑驊,2011。日治時期「臺灣寫真帖」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姚村雄,2009。殖民觀點的視覺符號建構─日治時期美術設計之「臺灣圖像」符號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班博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9/01/02
已瀏覽清單
藏品(紅綠彩魚紋盤)的圖片
藏品(住宿棟伸縮縫牆剖面詳圖)的圖片
藏品(嘉慶十六年張元觀等立轉典番租現收租銀字)的圖片
藏品(羅賓漢的冒險(ロビンフッドの冒険))的圖片
藏品(環境現況圖,環境美化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祭司木乃伊)的圖片
藏品(廣島精美堂印刷所謹製始政四十年紀念臺灣博覽會鑛山館)的圖片
藏品(投標須知)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