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玻璃
尺寸:長:38 x 寬:35 x 高:38cm
重量:7.12kg
取得方式:捐贈
藏品描述:玻璃工藝創作「戀戀米粉情」,主題是以抽象與象徵性的手法,表現新竹特產米粉的記憶,作者為新竹耆老玻璃工藝家陳玉樹。從玻璃工藝的類型來看,是屬於熱端加工的徒手熱塑玻璃、徒手吹製氣泡玻璃,再加冷端加工的的膠合玻璃的鑲嵌細工與馬賽克,以及橡膠管、塑膠氣泡袋等複合媒材,其工序工法如下:
第一、首先是徒手熱塑的部分,透過鐵棒從坩堝窯爐中,捲取適量熱熔狀態的玻璃膏,迅速移到工作台後直接滴流在桌台上,趁其尚未降溫冷卻之前,即刻以長夾、鋼刀或其他工具,在短時間內進行延展拉開、扭曲塑形。經過反覆的成形處理,完成背景的巨碑,另外二件有如龍鳳的動物則以徒手熱塑成形。
第二、塑形完成之後以平鏟略微鏟起一端,再以耐火手套將作品放進徐冷爐中慢慢降溫,待降至常溫之後取出作品,透過研磨機與拋光機將底部研磨拋光。完成之後透過膠合的方式,將巨碑物件黏合在平板鈉玻璃(窗戶玻璃)上,二件動物則固定在巨碑之上。
第三、至於作品左前方的玻璃球體,則處理成內含氣泡的氣泡玻璃,其做法是在徒手熱塑的作業流程中,以鐵棒從坩鍋爐中挖取適量的玻璃膏,趁著玻璃尚軟的狀態,先以錐子、鐵釘等尖狀物在球體上刺出大小不一的凹洞。等待稍微降溫凝固之後,再把鐵棒伸入坩堝中捲取玻璃膏,此時連帶地會把空氣包覆進去,由外往內看原先的凹洞便形成氣泡。
第四、當氣泡玻璃球體包覆完成之後,先放進瓦斯加熱爐中加熱,再取出之後放到馬椅上一邊轉動,一邊以濕報紙修整球體造形和表面。然後以長夾在靠近吹管之處,夾出凹痕的夾頸位置;再以鑷子沾水滴在夾頸處,經由鋼刀輕敲之後與吹管斷離。最後以耐火手套將作品放進徐冷爐中慢慢降溫,待降至常溫之後取出作品,透過研磨機與拋光機將底部研磨拋光。完成後與前述的玻璃物件相同,以膠合的方式黏合在平板玻璃上。
第五、接下來針對巨碑的表層,進行鑲嵌細工的膠合作業。即事先備妥細碎的白色、粉紫色之玻璃馬賽克顆粒(本作品使用細小的玻璃珠),然後依據原稿的設計構想,先局部塗上黏著劑(白膠:聚醋酸乙烯脂),再以夾子或鑷子夾起彩色玻璃馬賽克顆粒,直接鑲嵌膠合在玻璃物件上。其中巨碑部分是以白色玻璃馬賽克為底,其上方與側面再以粉紫色玻璃馬賽克點綴。
第六、除了玻璃物件之外,還運用到捲曲的橡皮軟管,以及包裝防撞之用的氣泡袋,搭配複合媒材的裝置設計,以膠合方式固定在平板玻璃上,以及氣泡袋從底座往上延伸到巨碑的正面上。然後重複前述鑲嵌細工的膠合作業,備妥細碎的紅色、黃色、綠色、天藍色等玻璃馬賽克顆粒,膠合點綴在軟管之上。
論及作品的主題「戀戀米粉情」,其布滿白色玻璃馬賽克顆粒的巨碑,就是著名新竹米粉特產的形象,藉由各項抽象符號的元素,表現對這項特產無法忘懷的思戀。有關作者陳玉樹(1946-)苗栗人,不僅是玻璃產業經營的先驅,本身也是前輩玻璃工藝家,年輕時最初是從是陶藝,其後受到新竹玻璃文化興起的影響,開始投入玻璃工藝的創作,曾於1994年榮獲「金玻獎」入選,並入選義大利國際陶藝展。尤其是在退而不休的之後,經與日本玻璃藝術界交流之下,其創作理念也提升到與心靈對話的境界,除了追求完美創作的態度,以及特殊的創作理念思維之外,也希望能擁有自己專屬的玻璃藝術美術館。
登錄號:20020010012
典藏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管理單位: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