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白瓷安平壺
登錄號:2003.001.0220的圖片(20030010220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3.001.0220的圖片(20030010220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220的圖片(20030010220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220的圖片(20030010220_P003.tif)(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220的圖片(20030010220_P004.tif)(CC BY),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1.0220

尺寸:11.6 x 11.6 x 20.8cm
歷史分期: 1796-1821(清代-嘉慶), 1821-1851(清代-道光), 1851-1861(清代-咸豐), 1861-1875(清代-同治), 1875-1895(清代-光緒)
年代描述:清代後期(18-19世紀)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中國福建
關鍵詞:白瓷罐、安平壺
文物描述:直口厚唇,口沿外側進行切削,形成鍔形平口,斜直肩,肩部下方器身呈筒狀直腹,腹下方置微內凹的餅形假圈足。拉坯成形,並以兩段接合成形,故於器身中部留下明顯的接痕,器肩腹隨處可見轆轤旋削痕跡,全器內外施罩白釉。此即中國陶瓷史上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安平壺。安平壺來自中國邵武窯等福建窯場,其起始年代約於十六世紀後期至十七世紀初期,但本器物這式器身略成筒狀,尺寸相對較小的厚胎安平壺,年代稍晚,晚迄十七世紀後期至十八世紀甚至十九世紀初期。尺寸較大的十七世紀安平壺,其原始用途之一據稱是盛裝燒酒的容器。至於晚期尺寸較小者,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7/12/12
已瀏覽清單
藏品(白肉榕)的圖片
藏品(幸田露伴集)的圖片
藏品(流氓教授(四))的圖片
藏品(冬葵子)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仰葉細濕苔)的圖片
藏品(臺灣赤楊、臺灣榿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