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銅質圓磬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I001.jpg),第1張,共17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I001.jpg),第1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1.tif),第2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2.tif),第3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3.tif),第4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4.tif),第5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5.tif),第6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6.tif),第7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7.tif),第8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8.tif),第9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09.tif),第10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10.tif),第11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11.tif),第12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12.tif),第13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13.tif),第14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P014.tif),第15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I002.jpg),第16張,共17張
登錄號:2003.001.0369的圖片(20030010369_I003.jpg),第17張,共17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1.0369

尺寸:24.7 x 24.1 x 16.6cm
歷史分期:無法判斷(不明)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護符法器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法器、缽
文物描述:本件為銅質圓磬,內外壁有粒紋。罄又名缽,造型多作圓底、直身的碗狀,材質多為銅鑄,故又稱銅罄或銅缽。原為早期佛教僧侶乞食、用餐的器具。因為敲擊可發出清亮的金屬共鳴聲音,後來成為佛教樂器之一。臺灣道教也借用為科儀的樂器。安置於供桌的小尺寸圓磬,下方須以布製的軟墊固定,也可減低音量。使用時以短木棒敲擊,通常與木魚搭配使用。
參考資料:磬,臺灣民俗文物辭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06/20。
編目者:委託編目-臺灣古文書學會
編目日期:2018/10/01
已瀏覽清單
藏品(臺灣風物25卷2期)的圖片
藏品(紫色地綴蝴蝶拼布短圈)的圖片
藏品(建醮課單)的圖片
藏品(皮影戲道具-大銅錘)的圖片
藏品(雷震全集28)的圖片
藏品(玉管珠)的圖片
藏品(爪哇大黑糞金龜)的圖片
藏品(砥石)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