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白紅雙色攪料桃果玻璃花瓶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P001.JPG)(),第2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P002.JPG)(),第3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P003.JPG)(),第4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P004.JPG)(),第5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P005.JPG)(),第6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P006.JPG)(),第7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P007.JPG)(),第8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0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的圖片(20030010495_I004.jpg)(CC BY),第11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495

尺寸:8.5 x 8.9 x 18.7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家具
類別二:器物類,宗教禮俗,祭祀用具與物品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擺飾、花器、供器
文物描述:1.本件白紅雙色攪料桃果玻璃花瓶長8.5公分,寬8.9公分,高18.7公分,整體以玻璃製作而成。器身採套料工法形成外層白色,內層紅色之雙色玻璃器,於器表另外使用攪料工法,即為以多種不同色彩的玻璃熔化混合,以呈現斑點紋路。花瓶採壓模吹製,表面帶有黃、橘、紫、綠、紅色斑點,瓶口外侈作荷葉邊裝飾,長頸球形垂腹,底接覆盞式外僘透明圈足。頸部兩側作透明C形耳,尾端略翹呈雙孔圓環形。器腹正面作淺浮雕雙桃枝葉圖紋,兩身側帶有凸起之壓模線。
2.牡丹玻璃花瓶為臺灣常見花器,主要用於敬拜神明祖先時,插花使用的花供,由於玻璃呈色較為艷麗光彩,深受民眾喜愛,且價格便宜,因此產量龐大,其流行時間大約在1930至1950年代之間。花瓶基本樣式為荷葉邊口緣,器腹帶有牡丹花圖樣,頸部兩側帶耳。
參考資料:玻璃花瓶,臺灣民俗文物辭典,
http://dict.th.gov.tw/term/view/443(瀏覽日期:2019/07/03)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