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1.0527
尺寸:58.1 x 54.8 x 2cm
外文名稱:竹篩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調理烹飪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蒸板、蒸架、蒸篦、粄篦、竹簝仔、粄簝仔、蒸粄、蒸飯
文物描述:1. 以竹條與細竹篾,依鍋子內緣大小編製而成的圓形蒸架。最底部為兩條橫向的等長細竹條,其上再以十四條竹片以相等間距縱向排列,製成圓形;縱向竹片間只以四條細竹篾在兩橫向細竹條位置區上下交錯編織成條狀;兩橫向竹片間則以細竹篾交叉編織,外緣以六條細竹篾上下交錯編織成圈狀;兩橫向細竹條的一端較突出,應是為方便拿提之用。因使用頻繁與年代久遠,竹條與竹篾上的光澤已嚴重脫落,有一根橫向竹條已凹折,以及編織的細竹篾多處脫落的現象。
2. 早年以傳統大灶蒸煮食物時會以這種蒸片架在大型蒸籠或蒸桶中,蒸片上放置要蒸的食物菜餚,竹片間有空隙以利蒸氣通過,利用下方沸水發出的熱蒸汽來蒸熟或蒸熱食物。蒸籠或蒸桶可以單一使用或疊架的方式,一層放一個使用。竹製蒸片有不易附著水珠的好處,並且易乾,不用時往牆頭一掛,很快就自然風乾,深受主婦愛用。此類蒸片在臺灣民間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蒸架、蒸篦、粄篦、竹簝仔、粄簝仔等。此種蒸片是早年在臺灣民間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蒸架、蒸篦、粄篦、竹簝仔、粄簝仔等。
參考資料:1.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https://archives.hakka.gov.tw/blog_detail.php?cate=album&id=3130(瀏覽日期:2019/05/25)
2.典藏臺灣,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6/7b/36.html(瀏覽日期:2019/05/25)
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product/view.aspx?id=11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