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泥塑加彩神像
登錄號:2003.001.0637的圖片(20030010637_I001.jpg),第1張,共5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01.0637的圖片(20030010637_I001.jpg),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1.0637的圖片(20030010637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1.0637的圖片(20030010637_P002.tif)(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1.0637的圖片(20030010637_P003.tif)(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1.0637的圖片(20030010637_I002.jpg),第5張,共5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1.0637

尺寸:13.8 x 16.1 x 39.2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民間信仰、傳統工藝、妝佛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泥塑加彩立姿神像,因劣化而剝落褪色的情形嚴重,身穿甲胄,右手掌已斷裂,左手掌上仰貼腹,研判為關平神像;人物與底座形成一體。
2.東漢建安24年(219),蜀將關羽與魏國曹仁、吳國呂蒙等勢力交戰,關平隨父征討,後來被吳軍擊敗,他與父親關羽一同被俘,最後在臨沮被孫權所斬。關羽死後被封為神,歷代君民皆為其設廟,配享祭祀。作為神祇的關羽身邊常有二人隨侍,左邊是仗青龍偃月刀的周倉,而右邊捧印的就是關平。因此關平亦被稱為「關平帝君」、「關平太子」及「靈侯太子」。形象面如傅粉,唇若塗脂,是一名年輕俊俏的白臉神將。
參考資料:1.謝奇峰,2014。圖解臺灣神明圖鑑,頁:96。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馬書田,2000。華夏諸神:道教卷,頁:142-144。臺北市:雲龍出版社。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9
編目日期:2020/11/06
已瀏覽清單
藏品(民國四十九年范朝燈繳納徵信新聞外埠報費收據)的圖片
藏品(紅斑瓢蟹)的圖片
藏品(水辣菜、禺毛茛)的圖片
藏品(吳王裕即王儉記給林上鄉收單)的圖片
藏品(斧鋤形器)的圖片
藏品(綿毛杜鵑)的圖片
藏品(舞台設備)的圖片
藏品(觀物之生)的圖片